|
“温暖工程”奏响社会和谐乐章 |
2009-05-04 |
|
——陕西省周至县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农民工培训侧记 本报驻陕西记者 张侠 通讯员 姜美娟
陕西省周至县保证不发生一起一般安全事故的承诺已有5年,谈及此,最让人称道的是该县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当地群众称其为“温暖工程”。截至去年底,周至县已完成温暖工程培训3期,培训人数700人,全部考核合格并取得建筑业从业资格证书。预计今年年底培训人数将达到1400人。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周至县非常重视农民工的培训和管理,成立了县级农民工培训组织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优惠政策。2004年,周至县建设局创办了专业性的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07年,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对周至县培训中心硬件设施及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考察验收,后更名为“西安市温暖工程培训基地”。 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为了使培训上档次,周至县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投资60万元建设了590平方米的培训大楼,购置桌椅300余套,还添置了大型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软环境营造上,借鉴职业学校模式。该县抓住任课教师管理这一中心环节,注重教学研究,加强评比考察,注意听取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而且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及时评比。制订教学大纲,做到了从学员入学到课程安排直至结业安置的全程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学员学籍档案,做好结业技能鉴定。目前,该县的培训对象是16岁至40岁、身体健康的农民工,开设了砌筑工、钢筋工、木工等12个工种的培训科目。
创新培训方法
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周至县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始终追求的目标。 该县立足实际,努力追求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在组织培训时,他们进行分类分级培训,对于没有文化基础的人员进行适应性初级培训,对于基础较好的人员进行业务提高培训,形成初、中、高不同层级的培训格局。 培训方法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农民工培训上,该培训基地将“以教师为主”和“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员为主”和“以学为主”,将“单向式”、“填鸭式”培训改为“互动式”、“启发式”培训。并配以电视教学、录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演练,增强了实效性和科学性。在培训对象和内容上突出重点,坚持按需施训、素质优先、能力本位的原则。近年,该县依托培训中心师资优势,对全县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开展了全员安全培训6000人次,提高了农民工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
培训务求实效
周至县是一个财政困难县,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他们争取到了中央统战部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实施的温暖工程培训项目。为了将这个项目落到实处,该县制定了详实的培训计划,并多次邀请省内外建筑行业知名人士为培训班讲课。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如今这个“温暖工程”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下一步,该县将三个方面的工作列入重点。一是扩大培训规模,不断壮大建筑劳务队伍,力争2008年至2012年培训1万人。二是扶持劳务分包企业,建立分包企业公司。选好劳务公司带头人,使劳务公司成规模、上档次,力争专业齐全,品牌突出,并将技能培训延伸到组织经营,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三是丰富培训内容,把握培训重点,在做好农民工操作培训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工艺、工法、操作标准和强制性标准的培训上,使农民工培训与建筑业发展要求相协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