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建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汶川大地震百日回眸
2009-05-05
8月,举国同欢,百年梦圆,倾情一刻;
8月,悲情依依,汶川地震,百日之祭。
8月,充满希望与追忆,欢乐与叹息,
我们感慨万千,悲欣交集。
曾记否,
5月12日,历史的心脏瞬间收紧,
山河失色,浮云凝止;
5月19日,红旗低垂,举国哀悼……
3个月之后,万象更新。
8月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飘然而至,灾区人民喜迎圣火;
8月8日,灾区人民与全世界人民
一起观看奥运会开幕式;
8月11日,已得广厦千万间,灾区人民展笑颜……
大灾过后,我们已重新出发! 专题策划/执行 :
王健玮 屈桂林 姜志燕 秦毅 汶川地震百日祭   5月12日,摧山坼地的震颤在中华大地上撕开了一道道深深的伤口。家园倾刻化为废墟,生命被荒土掩埋,残垣断壁之间,孩子的哭喊和母亲的悲泣声叩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脏,1000多万同胞的生死紧紧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
  废墟和瓦砾之中,每一个表情里的恐惧和悲伤,都在狠狠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伤亡、失踪、坍塌……不断攀升的黑色数字一次次带给我们深深的刺痛。在救援人员与死神的较量中,我们一次次被救援者和被救援者的坚强和大爱所感动,一次次看到废墟之上闪耀的人性光芒。他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却没有失去人世间最可贵的真情和关爱。忘不了同此国殇的3天,没有欢歌笑语,没有华灯绚烂,在凄厉的汽笛声中,我们用最庄严的默哀向逝去的生命致敬。在最凶险、最艰苦、最危急的救灾一线,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救援,始终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子弟兵力排万难,用血肉之躯为受灾群众打通了生命通道;救援和消防人员冒着余震危险,不放过丝毫的生命迹象;建筑工人昼夜抢建为灾区人民遮避风雨的临时安置房……在后方,数以千万计的同胞走上街头,义务献血站前排起逶迤的长龙;机关、学校、闹市、街边,红色的募捐箱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爱心,连80岁的老翁也坐着轮椅赶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8.0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可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我们却感受到空前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强大的力量让世界震撼,也让世界动容,无数的国际友人和我们站到一起,共同努力将地震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灾难是人类共同的不幸,在自然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瞬间消失。
100天来,地震的创口在一点点地愈合,灾难带来了太多的破碎和泪水,也教会了我们大爱和坚强。重建家园依旧任重道远,未来的路上,我们也依旧会并肩前行。 抗震减灾 建委擘画
建设系统全力攻坚灾后重建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建设系统举全国之力攻坚灾后重建。100个日日夜夜,建筑人在废墟和瓦砾中紧急抢建了150余万间过渡安置房,为1000余万受灾同胞建造了守护生命的诺亚方舟。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能取得胜利,是因为背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力部署,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亲历亲为,有全国建设系统的倾力付出。
建设部委全体动员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当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迅速启动了一级地震应急预案,并于当日成立了由姜伟新部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部长担任副指挥长的指挥部。此后的3周时间里,在余震、地质灾害和灾后疫情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姜伟新部长和黄卫、齐骥、仇保兴、陈大卫4位副部长先后亲临灾区指挥部署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这也是中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第一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齐聚一地。

5月14日,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姜伟新部长就亲抵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察看灾情。当天晚上,姜伟新部长在四川省建设厅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连夜召开会议,对建设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部署,并迅速组织人员向四川灾区提供移动式净水设备、成套燃气灶和移动式公厕,以保障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5月23日,在接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3个月时间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的任务后,姜伟新部长再度赶赴四川地震灾区,调研和指导建设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
黄卫副部长在地震发生后就奔走在灾区第一线,安排部署并实地视察各地对口援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情况。5月21日,已经在灾区连续工作6天的黄卫副部长作出指示,北川、汶川地区多山,重建需要充分论证。6月3日,在关于进一步部署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上,黄卫副部长在确保按国务院要求的完成150万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让灾区人民尽快住有所居、恢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技术要求。
  地震发生后,齐骥副部长也随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克强在四川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援工作。6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齐骥副部长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过渡安置房的建设、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灾区城镇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6月4日,仇保兴副部长也赶往绵竹、什邡等重灾区,了解城镇建筑的受损情况,安排重建的选址和规划工作。还从抓好农房重建、提高抗震标准、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要求,科学稳步地推进重建工作。7月3日,在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的工作会议上,仇保兴副部长作出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百姓利益的指示,有效地为下一阶段的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6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率过渡安置房工作组抵达四川,督促指导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工作,深入重灾县(市、区)和镇(乡),调查受灾群众人(户)数及优先建设的公共设施对过渡安置房的实际需求量,为确定第二批过渡安置房分配计划提供依据。
抗震减灾任重道远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位主要领导迅速在一线集结、指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迅速向川、滇、陕、甘、黔、渝等地建设主管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迅速开展应急评估和地震灾害调查,防止发生二次人员伤亡。与此同时,还派出房屋评估鉴定专家组,克服种种困难,在灾区协助当地调查组开展房屋评估鉴定工作,以制定科学的排险方案。由于部分地震重灾区有大量的古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要求受灾地区的建设厅、园林局,对受灾地区的风景名胜区进行灾情状况评估,同时制订恢复重建规划。

  5月20日起,姜伟新部长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1次会议精神,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出了《关于建设四川地震重灾区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房的通知》,要求用3个月的时间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5月24日,全国对口支援地震灾区临时住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国务院决定在第一批100万套过渡安置房的基础上,做好第二批50万套的准备工作。截至8月14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已安装651600套、正安装1900套、待安装6300套,生产地已发运700套、待发运8300套,基本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
  据业内人士测算,要完成150万套活动板房,需要彩涂钢板72万吨、带钢30万吨、聚苯乙烯7.5万吨。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不久,这3种主要原材料就因为需求骤增出现了市场供应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紧急组织生产5万吨聚苯乙烯的通知》,并且把生产任务下达给相关企业。为解决钢材需求又分别向宝钢、鞍钢、武钢和攀钢等中央企业下达了紧急生产彩涂钢板和带钢的任务。
  为了确保灾后重建和受灾房屋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特别下发了《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重建工程均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要按规定进行正常的质量安全监管。通知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严格要求,建设系统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就在通知发布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专门组织专家,对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受灾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要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150万套过渡安置房是一份艰巨的任务,但就整个重建工作来说,100天还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工作还需要建设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让每一位在灾难中饱受创伤的同胞住进温暖、美丽的家园,建设系统仍然任重道远。 重建家园 规划先行
灾区重建规划进程瞰点 一场地震震毁了无数房屋、掩埋了数以万计的生灵,昔日温馨的家园变成了一堆堆废墟。面对残酷的现实,灾区人民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在短暂的大恸后,强忍失去至亲的巨痛、失去家园的打击,默默擦干眼泪,不等不靠,自强自立,一切从头开始。在国家和政府的组织下,开始重建家园。其他省市则真诚地伸出援助之手,充分体现了四海一心,慨然互助的民族情怀。地震百日之际,回眸灾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灾区重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重建家园并不是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灾后评估迅速展开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迅速行动,立即组织专家赴灾区协助当地相关部门开展房屋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
5月14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派出第一批8名专家奔赴都江堰灾区。当天下午,这批专家抵达都江堰灾区后,立刻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研讨房屋安全评估工作方案。

在接下来的3天里,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建的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房屋应急评估专家都悉数抵达四川绵阳、德阳、什邡、绵竹重灾区。截至5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派出201名专家赶赴灾区,初评鉴定房屋建筑180万平方米,并为当地培训评估鉴定技术人员140多名。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相继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灾区进行调查评估。
  7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表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中的灾害范围评估、灾害损失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工作已接近完成,为编制重建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建规划百日进程 重建规划从灾难发生后的第七天已蹒跚起步。5月19日,四川省成立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及专家指导组,开始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
  5月23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会议要求争取3个月内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总体方案的制定。6月1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正式成立,主要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国家经济与发展委员会为规划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30多个部门和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规划组表示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
  6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国务院部署,灾后重建规划将用8年的时间:前3年完成灾民住房、基础设施的重建,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灾区设施恢复到震前水平;后5年时间则逐步完善和提高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
  灾后重建,法制先行。6月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正式公布,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该条例明确规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6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上提出了灾后重建生态城市的概念,城市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人口控制在2~10万人。
  6月2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正式发布,出台了财政、税费、金融、土地、就业等9个方面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
  8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进行了通报,表示目前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已收到建言1000多条,建议内容涉及规划理念、专项规划、政策措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受灾群众补助方案的设计五个方面。
  8月12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8月12日至8月24日。


  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6月2日,甘肃省文县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启动。6月初,陕西省政府也及时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并已于7月18日报送国家重建规划组审批。7月12日,北川灾后重建工程的第一个大项目——中国联合水泥北川中联年产200万吨水泥项目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北川县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启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重建规划“尘埃落定”,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城的重建地点仍然扑朔迷离。 汶川县城重建选址之迷   7月20日,汶川县委宣传部吴部长向媒体透露,汶川县城将就地重建,不再考虑整体搬迁的计划。然而,7月21日上午,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又对记者表示,汶川县城是就地重建还是选址迁建目前还未确定,目前县城的重建规划仍处于包括地质和规划专家在内的专家综合评估阶段。于是,汶川县城是异地重建还是原址重建又成迷局。
  7月8日,在国家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针对有记者提出汶川县城是否异地重建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表示,大震之后,是原地建设还是异地建设,取决于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也取决于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情况。
  直到现在,密切关注着结论的不只是数万名羌民,还有全国人民,等待政府和专家告诉我们未来的汶川将建在哪里。

于飞/摄 心手相连 对口援建
大地震催生中国式赈灾模式 “5·12”大地震催生了中国式的赈灾模式——对口援建,以“规划先行,急需先建,就地取材,尊重意愿”为原则的赈灾模式是中国首创的,而且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进行援助的省市在未来的几年内对灾区将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方面进行全力帮助,支持灾区的重建工作。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5月22日,民政部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口支援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解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协助灾区恢复重建、协助灾区恢复和发展经济,提供经济合作、技术指导等。21个对口支援省份为上海支援都江堰市,湖南支援彭州市,黑龙江支援温江区,山西支援郫县,江苏支援绵竹市,北京支援什邡市……
  5月27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此后,来自25个省(市)对口援建活动板房的车队就源源不断地驶入四川灾区,努力解决当地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房问题;另外,安排好孤残,特别是孤儿、孤老人员的生活;搞好医疗帮助工作;以及抓紧协调省内相关企业,帮助当地工厂恢复生产,为下一步重建工作做好准备都是援建工作的内容。
  对口援建的赈灾模式,横向上,是城市之间的帮助;纵向上,是中央统一领导和协调。纵横交错的模式,能够非常好地实现举国赈灾的目标。另外,从操作层面看,船小好掉头,将赈灾任务分解到各省市,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序高效地完成这次空前规模的赈灾。 高速援建 百日攻艰   各省组织援建队伍之快完全可以用军事化来形容,仅以6月6日一天为例:6月6日,北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北京市确定:对口支援四川什邡市,期限暂定3年,为此将压缩政府办公经费等公用经费共10%;6月6日,广东安排援建四川灾区14万套活动板房,共300多万平方米;6月6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在年初预算基础上调减5%,以支援灾区建,搭载着620套过渡安置活动房的10多部卡车从福建南平开赴四川地震灾区,随行的还有负责安装建设的近百名突击队员;6月6日,河北各地的9000多名援建大军昼夜奋战,共生产16825套过渡安置房,超额完成首期援建任务……

  经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攻坚战,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各省援建捷报频传:
  7月15日,山西大同的3050套安置房交付四川灾区人民;
  7月28日,重庆4万套过渡安置房的任务提前完成;
  8月7日,浙江省援建广元54590套过渡安置房全面竣工;
  ……
  截止到8月12日,在各地的援建下,四川全部建成了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的445.4万户家庭,共1000余万人的住房过渡安置房,在地震发生后不到3个的月时间里,解决了上千万受灾群众的住房安置问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抗争特大自然灾害的奇迹。 重建之路 从长计议   各省市援建是持久的过程,重建之路无论是对灾区人民还是国家来说都是个严峻的考验。日本的神户、中国的唐山、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都遭到过大地震的破坏,但经过艰辛而漫长的重建之后,这些城市都恢复了生机。1976年发生大地震的唐山和1995年发生大地震的日本阪神,都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完成重建,1999年台湾的“9·21”大地震时至今日只完成了80%。8月12日,新华社发布《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重建资金总需求为1万亿人民币,这是集全国之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所以对口援建对现阶段的国情而言是最好的方式。
对口援建虽是中国首创,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科学和合理的举措。此次地震受损最为严重的地区大部分都是经济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机制上,与发达地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对口援建的同时,一些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完善机制、建设经验会一并引入灾区,这样灾区的重建起点更高、步子更快、发展更好,灾区人民的理念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所以此次对口援建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仅从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层次进行援助,还提高他们发展的理念和现代的机制,促进灾区长远科学的发展——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经过初期的磨合观察,确认了对口援建方针的可行性后,国务院办公厅6月11日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明确要求,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省市为19个,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与此同时,各公益团体、社会组织、企业等也纷纷再次捐献爱心,援助灾区重建家园。7月3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四川雅安市拔款1956.5万元,用于首批灾后重建项目援建;8月2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800万美元,以支持灾区人民体育项目建设和重建家园……原本漫漫的重建路因为这些慷慨的帮助而充满了暖意。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相信,四海携手,重建家园,指日可待!
大爱长歌 铸我国魂
对口援建既是国家的行政调度,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慈善义举,无论是对参与援助的人还是对接受援助的人而言,都是一次空前的灵魂洗礼。星夜兼程的千里驰援和灾后长期援助的壮举,不仅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人间真情,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强烈的现代公民意识。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着慈善、互助的优良传统。2008年,在天灾人祸面前,蛰伏在中华民族血液里守望互助、悲天悯人的传统情怀终于又奔涌而出,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场景让世界既惊且赞。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世界在经历了种种洗礼后,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现代公民的责任感、高尚人格和民主意识也如蝴蝶般破茧而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一个崭新现代的中国,在废墟与历史中腾空而起。 汶川重建百日记 2008年5月12日,灾难降临在汶川。随着大地的震颤,上天为我们的悲泣而大雨滂沱。5月13日后,我们用坚实的步伐镌刻我们的信念,铭记我们的意志,为了昨天,更为了明天!
重建家园,我们的足迹……
2008年5月13日震后第2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紧急调剂大型机械救助设备,至下午5点,已落实26家大型施工企业准备了人员和切割机、汽车吊、挖掘机等设备,随时听从调度安排,进入灾区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4日震后第3天  温家宝总理乘直升机到达震中汶川县察看灾情。同日,第一批房屋应急评估专家抵达都江堰灾区,并培训当地技术人员近百名,初评受损建筑约140万平方米。
2008年5月15日震后第4天 第二批房屋应急评估专家抵达灾区,并在成都、都江堰、彭州、郫县等地评估鉴定房屋约40万平方米。
2008年5月16日震后第5天 14家建筑企业的1398名工程技术人员,携带305台机械设备抵达救援现场。湖南省、浙江省建设厅组织的145套切割设备空运至成都。
2008年5月17日震后第6天 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震中汶川县,察看受灾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同日,1448名工程技术人员携带350台设备抵达灾区,其余400台启运在途,44台备好待运。紧急调运的1万顶安全帽启运灾区。
2008年5月18日震后第7天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第四批抗震救灾专家,在王俊院长的带领下,由成都赶赴四川绵阳灾区,开展灾区房屋应急评估工作。
2008年5月19日震后第8天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明确广东为重灾区汶川县对口支援单位,随即广东领命3个月内为灾区紧急提供9万套临时过渡住房。

2008年5月20日震后第9天 民政部要求山东对口支援四川绵阳市。山东将向绵阳地震灾区提供2万顶帐篷和6.8万套活动板房。其中,7月5日前将建好1.7万套活动板房。
2008年5月21日震后第10天 广东对口支援汶川灾区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共16000平方米火速起运,60多名安装人员也乘车前往。部分汶川灾区人民可住上带卫生间和小厨房的过渡住房。
2008年5月22日震后第11天 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确定由北京等21个省市分别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同日,满载2万平方米活动板房、8200顶帐篷的江苏省第一支援灾重建大型车队驶离南京,开赴对口支援地四川德阳。
2008年5月25日震后第14天  四川地震重灾区将建26个应急市场,以满足灾区人民生活所需。应急市场将采取彩钢结构,可防高抗震,并将遵循安全、简易和适用等原则。
2008年5月26日震后第15天 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灾后重建拒绝“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2008年5月28日震后第17天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建议灾后重建要注重规划:一方面要保留好地震遗址,作为国家和人们的纪念;另一方面要选好重建的地方,注意避开断层带。 


2008年5月29日震后第18天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表示,教学楼若因建材质量问题而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将会严肃查处。
2008年5月30日震后第19天 广东省建设厅已正式启动汶川重建的前期工作。根据规划草案,汶川下属镇将按照9度设防的防震标准进行规划,如果一个镇按照3万人的规模计算,预计总投资超过30亿元。
2008年6月1日震后第21天 深圳已援建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2059套,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
2008年6月4日震后第25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同日,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克宁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欢迎国际社会对灾后重建提供支持。
2008年6月5日震后第26天 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已安装33900套、正安装17900套、待安装72000套,生产地已发运46500套、待发运58200套。
2008年6月10日震后第31天 河南省援建江油市的1.5万平米板房教室全部落成,为江油市11所学校的高三、初三学生全面复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2008年6月11日震后第32天 “重建美丽新四川·川商圆桌会”大型公益活动在川举行,全国10万川商共同商议灾后重建,吹响了灾后重建“新四川”的号角。同日,80多名海内外专家规划重建都江堰市。
2008年6月16日震后第37天 都江堰市市长许兴国表示,要在三年内重建家园。都江堰市提出“三步走”的灾后重建总体目标: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努力,实现“三个重建”,即重建家园、重振经济、重塑形象。
2008年6月18日震后第38天 上海各参建单位在绵阳灾区累计完成过渡安置房搭建21687套,提前7天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的6月25日前完成20000套过渡安置房的目标。
2008年6月19日震后第39天 北川重建工作委员会第1、2、3号文件的出台,新北川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2008年6月20日震后第40天 陕西省汉中市2002所中小学校和17所职业高中的50.9万名学生恢复正常上课。
2008年6月23日震后第43天 湖南省援建四川德阳市的过渡安置房工程,已完成61个场地的测绘,58个场地的平面规划设计及相应的厨、卫、浴、上下水、电等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
2008年6月30日震后第50天 灾后第一个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工程正式开工。这标志着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2008年7月4日震后第54天 广东援建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共调集了活动板房3.2万套,其中已运达灾区安置点3.05万套,已建成2.47万余套。
2008年7月8日震后第58天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大纲》获得通过。

2008年7月10日震后第60天 四川德阳地区,投入施工人员4480名,累计平整土地3449亩,完成混凝土底板浇筑37488间,搭建板房37488套。
2008年7月17日震后第67天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透露,北川羌族自治县计划筹资2000万重建在地震中被毁的羌族民俗博物馆。
2008年7月25日震后第75天 成都市近20万套过渡板房全部建成,全加上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投亲靠友,8月1日前,成都市所有受灾群众都可实现安置入住。
2008年7月29日震后第79天 教育部提出了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目标:2009年9月1日前,大部分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2010年9月1日前,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
2008年8月4日震后第85天 陕西省投入专款40亿元人民币,全面启动陕西省内38个受灾县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2008年8月6日震后第87天 甘肃陇南市计划投资52亿元,重建学校2412所。目前重建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待批。
2008年8月10日震后第91天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报告,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638500套、正安装2000套。
2008年8月12日震后第93天 四川省政府宣布,1000余万因汶川大地震失去房屋或房屋损坏的四川灾区民众目前已经全部住进了过渡性住房。至此,四川灾区已全面完成了地震受灾民众的过渡安置工作。
2008年8月13日震后第94天 中国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表示,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特别是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
2008年8月16日震后第97天 北川首个重建乡镇破土动工,作为震后该县第一个异地重建的乡镇,北川县香泉乡黄江场镇将于年底展现亮丽风采。
2008年8月19日震后第100天 我们追怀逝者……我们规划未来……我们迈步前行……
     相关链接
    ·李克强8天内两提房地产调控释放出什么信号
    ·上半年海南住宅投资增长近五成
    ·河北将大力整顿外派劳务市场
    ·贵州13类建设工程企业无须再年检
    ·上半年河南建筑业总产值达1290亿元
    ·山东潍坊加强建筑市场专项监管
    ·北京检查物业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汶川“生命线”不能承受之轻
    ·坑蒙欺骗陷阱多 装修“套餐”谨慎“吃”
    ·亮剑 品牌木门企业打响市场保卫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