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百家试点企业之一中建一局的改革探索 本报记者 李佳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建设领域的教育改革已酝酿成熟,在确定设立的7家试点单位中,中建一局幸运地参与了企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并取得初步成效。时任中建一局教务处主任的徐家华,回忆起20多年前那段往事,仍旧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1989年,包括中建一局在内的整个中建系统都处在人才断层的窘境中——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技术工人即将退休,年轻的职工经验又不足,公司的很多重要岗位都无人能胜任。优秀人才的匮乏让公司领导忧心忡忡。徐家华回忆说,中建一局教育处为此特地牵头召开了一次高层领导座谈会,会上拟定了企业教育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确保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于企业,公司领导决定把原来的成人职工中专改成教育中心。新成立的教育中心在体制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这次会议上,中建一局教育处的一位领导开门见山地说,1981年公司组建的职工中专和后来组建的电视大学,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专业技术教育比较单一,只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和机械专业。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拓展,公司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原有专业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三年制的脱产教育体制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培养一批人才需要等三年,可建筑业发展相当快,等他们毕业后,又有新机械、新设备引进了,他们过去三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没得到运用就滞后了。 这位领导在会上建议,要加快培养企业发展所亟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加快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过渡的进程。这位负责人的建议很快得到公司领导的赞同,批准由教育处负责改革计划的实施。1989年底,中建一局专门成立了一个改革小组,负责企业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 随后,职工中专和电视大学合并为教育中心。在这次合并中,最大的变化是原来以基础知识和学历教育为主的教学体制转变为以专业技术和非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学校只对中建系统八个工程局的内部职工进行全日制脱产培训,改革后,教育中心开始面向全社会招生,对学员进行短期定向培训。这次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培训项目扩充为三个培训班,一个是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培训班,一个是技能型人才培训班,还有一个是新技术、新规范、新理论培训班。培训班的老师大都是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外语老师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翻译。因为师资力量雄厚,教育中心吸引了不少社会人员慕名而来,经过培训的学员,多数都成为中建一局下属项目部的技术骨干。 到1990年,中建一局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顺利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发展的目标,顺利完成了改革试验,形成了完善的企业教育模式。通过改革试验,彻底解决了企业教育中育人与用人脱节的问题,使企业教育更直接、有效地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