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言:地震灾区应建设绿色学校 |
2009-05-05 |
|
本报记者 安领弟/文 李忠民/图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需新建千余座校园。这是一项庞大且长期的工程,能否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和教育品质的提升。近日,以倡导环境教育为主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针对如何建设绿色学校这一问题召开了研讨会,探讨灾区重建中的绿色学校建设问题并在会上发出建设绿色校园的倡议。 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绿色学校项目主管杨珂介绍了我国目前绿色学校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情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吴正旺以案例形式就如何具体融入环保理念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
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学校的“绿色”
据杨柯介绍,我国1996年提出绿色学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全国绿色学校达到40000多所。我国在绿色学校的管理方面,最初以注重软件建设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开始从设计、新建阶段的硬件方面提出环保节能的建议。 杨柯认为从一开始就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学校建设中来,比学校建成后再考虑环保节能,或者让孩子们天天讲节能减排而学校并不节能,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她具体介绍说,从2003年开始推广环境管理的项目以来,全国表彰的绿色学校中已有705所在实施这个项目。这一项目旨在通过行政、法律、技术、教育等一系列综合性手段,在学校内有效进行资源、能源的使用、再利用以及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该项目主要从节电、节水、节纸、节约燃料等入手,其中节电和节水方面涉及硬件改造比较多。例如,哈尔滨复华小学的锅炉改造,由烧柴油的锅炉改用电锅炉,项目投资是190多万元,但通过改造,每年节约资金60多万元,约3年回收成本。还有广东广雅中学在楼顶设置的储水罐、江苏教育学院附中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江西吉安珠田中学的沼气利用地等等。杨柯认为,这些都是后期进行的改造,如果学校在建设初期就考虑节能环保,将会更多地节约资金和能源。 最后,杨柯对建设灾区绿色学校提出建议。她认为应该重点考虑节能环保这一点,主要是从3R(注:3R指reduce、reuse、recycle,即减少、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原则入手,从建筑采光、电力系统、水系统、热力系统、建筑材料、教学设施等方面考虑,减少能源使用量;注重水的重复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使其得到循环利用等。
因地制宜设计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清华大学承担了一期30所中小学校设计任务中的4所,什邡市初级中学是正在设计中的一所学校。吴正旺以这个具体案例形象地诠释了绿色学校的建设理念。 他认为,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自然进行设计。他解释说,自然包括当地的气候、场地、植被等等,这些都是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的因素。就什邡市初级中学来说,其重建方案充分考虑了当地多雾、空气潮湿等气候特点。方案中大量采用了连栏、院落,并保留了树木。通过这些廊子、院落,学生在教学楼、实验楼、音体教室甚至食堂间可以自由穿行,不用担心当地多雨的天气。同时,廊子、院落和树木又有很好的降温、降低噪音的功能。另外,由于用地限制,所有校舍只能按照特殊地形进行布置。这样布置产生出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即在上午第一节课的时候,阳光会从东边直接射到学生的课桌椅上,而到下午第一节课时,太阳又会从西边直射到教室的座位上。因此,设计师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都设计了廊子,通过廊子在南北向的遮阳设计,避免室内受到太阳直射。 吴正旺认为节约土地,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又一要素。尤其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土地非常珍贵。什邡中学的占地面积为43000多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标准少了1/4。因此,清华大学设计人员在方案中提出了一些节约用地的办法。比如,停车位设置在看台下面架空的地方。另外,教室前面是城市的一条主干道,按照国家规定,教室如果临街必须要退后80米,如果退后80米,就没有空间建教室了,设计师采用在教室前面加一排树林的设计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邡中学保留了2座实验楼,还起到了隔音的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