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毁损建筑垃圾再利用呼唤企业技术创新 |
2009-05-05 |
|
四川地震灾后到处是建筑垃圾。 梁进/摄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众多建筑物的损毁也产生了惊人的建筑垃圾。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数字,地震造成倒塌房屋530多万间,其中四川灾区倒塌损坏房屋超过440万间。这样的损毁程度,会产生多少建筑垃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在评估部分给出以下经验数据:城镇地区砖混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0~1.5吨/平方米,其他木质和钢结构的建筑物,产生量约为0.5~1.0吨/平方米。农村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参照上述数据的低限。从这次受灾人口和倒塌裂损房屋的数量初步估计,建筑垃圾量有可能超过5000万立方米,约3亿吨。远远超过中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 据专家测算,堆放地震后的建筑垃圾需要大量地皮,每1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至少需要6万平方米的堆放场地,一般临时建筑垃圾堆放场地高度在3米左右,堆放场地还需要留有一定的面积用作道路、缓冲区以堆放分拣的其他垃圾等。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土地、人力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运输成本高。这对地处山区的灾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强调,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废金属构件等。 导则指出,适用于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有:(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的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2)利用废砖瓦生产的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4)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5)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6)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7)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8)废玻璃、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
台湾灾后重建的公共建筑采用再生混凝土,以就地消化营建废弃物。 实现重建过程中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是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意见。但是,如何实施,对我国垃圾再生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生产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已推广多年,由于对建筑技术、建筑习惯与材质的偏好,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情形略有差异。就混凝土块而言,美国主要回收作为建筑骨材再利用,而日本则主要作为建筑及级配骨材、工程填方及土质改良、填海造地之用等。日本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约占全国废弃物总量的20.6%,日本199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建筑废弃物混凝土块再生利用率为65%,回收量约为3700万吨。 台湾的经验是将废弃混凝土物质,包括废陶瓷面砖、破损红砖以及废混凝土等,先粉碎、筛分制成各种的骨材级配料,再经由混凝土原料配比、高压成型、养护处理、产品物性测试与改善等步骤,制作成高压混凝土砖块材料。利用建筑废弃物制成的连锁地砖、围墙砖和植草砖,已广泛应用在灾后重建的地区。再生地砖用于人行道铺面和建筑工程,抗压程度比公共工程要求的标准还要高,真正做到了垃圾变黃金。日本阪神地震后的做法是将再生后的粗粒径混凝土用于人行道的路基铺设,使人行道具备高透水率的特性,如此,都市地表即可有效吸收雨水,缓解都市热岛效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说,震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 此次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为中国今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我们期待相关企业尽快投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生产,我们也期待四川灾区巨量的建筑垃圾早日变废为宝。 (郭薇 小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