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李佳
5月31日,北京东三环山水文园社区会所内,凤凰卫视旗下的《携手2008》栏目联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知识》杂志社为部分刚刚从四川地震灾区归来的建筑专家举行了一次低调而热烈的招待晚宴。
地震现场完全出乎意料
“此次去都江堰与以往不同,以前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去天府之国欣赏美景,现在是迫不及待地要去现场救援,脑海中无数次呈现地震后的场景。”尽管赴川之前在思想上已经有所准备,但到达都江堰后薛孔宽院长依然很震惊地说。 让薛孔宽震惊的是严重破损、倒塌的房屋。什邡市汉望镇80%以上的房屋倒塌,剩下的也基本不可用。德阳的情况要好一些,但破坏面积也非常之大。在都江堰时,余震时常发生,和薛孔宽同行的同事曾亲眼目睹刚刚检测出裂度不大,重建后还可再用的房屋在余震发生时不到5秒钟就变成了废墟。尽管每次检测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但为了能测出可以居住的房子,让灾区人民早点回家,薛孔宽和他的同事仍然坚持在岗位上。 而更让薛孔宽震撼的是赴川的志愿者们,包括和他一样赴川支援重建的专家。在一次勘察房屋过程中,他看见有一位年过六旬、几个月前刚做过心脏手术的老建筑专家,仅仅一幢7层大楼就勘察了10余次,一层层测量,一次次跑上跑下,从中午工作到夜幕降临。回到住处后他发现皮肤多处划伤,为了给灾区节水,只用纸巾简单处理后,第二天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专家们的这种精神,怎能让人不感动!
灾后重建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
义务为灾区检测房屋,勘察现场,连续几天几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标准,所有赴川专家义不容辞。因为,这是建筑人的本能和天职。和薛孔宽同赴灾区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丁杰告诉记者,其实建筑专家到了一线,常常陷于两难境地,因为实际的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根本不能用常规的标准开展工作。 一方面要顾及居住安全,一方面要解决具体的实际困难,而二者有时就像鱼和熊掌,想要完全顾及几乎不可能。丁杰说,目前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选址规划,这给建筑专家带来挑战。在一次选址规划中,丁杰就感到压力不小。一天,丁杰和他的同事接到一个紧急的任务,给绵阳安县选一个重建住房的位置,因为这里要安置北川转移过来的3000多名居民。而当他们走到了天黑也没有找到一块安全的地方时,安县的领导赶来,要求他们务必在天亮之前做好选址规划,因为有很多居民是住在简陋的草棚里的,一旦发生余震,草棚随时可能倒塌。最后他们选了一块碎石重生的高地,丁杰和他的同事建议最好先不要定下来,等天亮看清楚、重新勘察现场后再建,由于时间紧迫,他们还是趁天黑动工了。对此丁杰很无奈,他说:“现场的情况根本不允许建筑师按常规的标准思考,只能从具体情况出发,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因为想找个合理规划的地址太难了,我们的职责就是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