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年回首 绿色建筑之政府声音 |
2009-05-05 |
|
本报记者 王健玮
至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举办了4届。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每年都会出现在大会的开幕式、主题论坛和媒体见面会上,他就是现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从仇保兴副部长4年的讲话、报告和答记者问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关键词透视政府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和进程。
2005:推广绿色理念
不少中国公民是在2005年举行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真正了解绿色建筑这一事物的。仇保兴副部长第一次向公众阐释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健康,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适应调节;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产业化,大江南北建筑的形式一律化、单调化,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建筑将随着气候、自然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批量化生产,低成本建设,而绿色建筑则将被看作一种资源,建筑及其城市发展都将以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利益;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大、洋、贵”,追求标志效应,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将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建筑业是所有产业中的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而绿色建筑极大地减少了能耗,甚至可以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一般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在此之前,不少普通的中国百姓还没有意识到建筑的节能环保与自己的生存环境究竟有多大的关联,仇保兴副部长对绿色建筑的注解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也第一次了解了政府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任务和决心。普及绿色概念,推广绿色理念,引导更多的中国人支持、参与建筑节能,可以说是这一年政府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
2006:完善标准法规
经过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呼吁宣传,绿色建筑的概念、意义和必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公众所接受。政府开始陆续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引导、鼓励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建筑节能事业的同时,在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方面,政府开始强制推行。 仇保兴副部长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要加快建筑节能的法制建设,重新修订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贯彻《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指导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建筑节能取得广泛的社会共识,节能产品和技术也源源不断地涌现,此时,接连出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传达了国家在推广绿色建筑方面的力度和决心,这一年,政府将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大执行力上。
2007:出台激励政策
在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仇保兴副部长用一组数字向公众阐明了绿色建筑带给人的经济效益。即使采用最好的节能材料,建筑每平方米的造价最高也就是提高300块钱。初次投入的节能成本,一般在未来的5到8年就可以收回,此后业主就可以享受节能建筑带来的收益。 此外,政府还将实行限制性政策与鼓励性政策并举的方式,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使用等强制性措施进行限制;对超过节能设计标准或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和绿色建筑,采取减免税收、费用、贴息贷款、财政补贴进行鼓励。促进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建筑节能的法规逐步完善,技术日趋成熟,此时,如何刺激房地产商开发绿色建筑,如何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如何将节能工作做到实处,成了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年,副部长为百姓算节能经济账,国家不仅给予建筑节能工作有力的财政支持,还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胡萝卜加大棒”经济政策,力求将建筑节能落到实处。
2008:推广绿色标识
在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综合论坛和媒体见面会上,仇保兴副部长提到次数最多的就是绿色建筑标识。 2007年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仇保兴副部长说,可以在新建筑开工前进行预评价,对已建成建筑进行“四节二环保”性能的评价,将“绿色建筑”从一个专业术语转变为建筑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取缔冒牌“绿色建筑”的生存空间。通过绿色建筑的权威评价,政府对刚刚兴起的绿色建筑市场进行规范,杜绝个别开发商以绿色建筑为噱头,冒节能之名行牟利之实。此外,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也为政府加强节能监管,实行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打下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