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南行成果丰硕 |
2009-05-05 |
|
本报记者 安领弟
3月17日,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陕南片区试点工作在陕西省石泉县正式启动。此次陕南片区试点工作组分12个普查队,分赴石泉县15个乡镇全面开展田野普查工作。3月17日至3月19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记者随普查队作了跟踪报道,这是国家文物局为配合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织的第1个实地采访团,本报记者参加了此次实地采访,收获颇丰。 此次石泉县文物普查增加了两项新内容,即对工业遗产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的普查,对乡土建筑、民居和历史街区的普查。陕西省文物局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将文物登记表细分为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碑刻、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以及其他文物等7类;同时要求对行政村踏查率达到100%,自然村踏查率达到95%;此外,普查还要求新发现率达到40%。普查小组成员有49人,全部是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5位研究员,9位副研究员。每个普查队组配备一套设备,包括一架数码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GPS定位仪。据介绍,这次普查要求进行电子数据的采集,以方便国家今后统一管理。
3月18日石泉县田野 发现清代花屋以及未知年代崖墓
3月18日,普查队员们正式进入田野开始普查工作。 上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阎毓民带领的小组在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对谭家湾遗址进行数据采集,弥补了上次全国文物普查该遗址时的遗漏。阎毓民介绍,谭家湾遗址为汉代遗址,遗址长为1300米,宽为150米,文化层为4~5米,据这里出土的铜镞、铁镞推测,这里可能与军事有一定关联。 下午,在石泉县中池乡中心村进行考察的工作组传来令人惊喜的消息:发现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花屋。据在此考察的工作组组长、商洛市博物馆馆长王昌富介绍,因为该房子雕梁画柱且墙壁、房檐有漂亮的壁画,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花屋”。实际上,这是一大户人家的民居。该建筑面水背山,为一院一井一庭两厢结构,梁为7架,梁上有精致雕刻。院中地面用组成图案的石子铺就,院中有一圈石沟,用以排水,院墙连接着画满图案的风火墙,属于规格较高的建筑形制。陕西省第3次文物普查技术总负责人张在明表示,由于上次文物普查对于民居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未发现此民居。 下午,阎毓民率领的小组在该地区发现崖墓。据阎毓民介绍,崖墓是将死人棺木送入悬崖洞穴安葬的一种奇特墓葬形式,这是在石泉县首次发现崖墓,此前在陕西商洛地区已发现4000多座,汉中地区也有,这次发现,把该墓葬形式在陕南的分布连接在了一起。此次发现的4个崖墓均为单穴墓,除位置较高的一个崖墓无法确定其具体形式外,其他3个为两个横墓,一个竖墓,平均尺寸大致为:长2.5米,宽1.2米,高1米,其年代暂时还不能确定。阎毓民说,随着工作的开展,可能还会发现新崖墓。
3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试点普查成果
3月19日,采访团来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院长介绍了去年10月至11月底,陕西省文物局文物普查办分别在三原县、蒲城县进行的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 三原县的普查成果为:复查文物点114处,新发现文物点176处,重大发现2处;填写各类表格253张;行政村、自然村踏查率都在100%。蒲城县的普查成果为:复查文物点166处,新发现文物点256处,古遗址126处,古墓葬132处,古建筑67处等;填写各类表格556张;行政村、自然村踏查率均为1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