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10号线诠释时代音律 |
2009-05-05 |
|
本报记者 王健玮/文 于飞/图
今年6月1日,继地铁2号线之后北京又一条环城地铁线路——10号线一期工程将通车试运营。由于在北京轨道交通网中占据特殊的位置,10号线从开工建设伊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条承载了北京市民无数期待与好奇的交通动脉究竟有哪些设计亮点?为了揭开谜底,记者专程采访了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总体组负责人王琦。
连缀3个金十字
10号线一期不仅串联了东三环和北三、四环之间的22个站点,还在中关村、奥林匹克公园和CBD中央商务区3大热点区域形成了3个轨道交通金十字。 “一条玉带串联3个金十字”,10号线辟出北京又一条经济动脉。王琦还告诉记者,将要投入试运行的10号线一期工程与大部分已建成地铁线和规划地铁线形成交叉换乘,不仅能减轻环线交通压力,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此外,10号线上的北土城站是把北京既有的轨道线路与奥运支线连接的唯一节点。奥运会期间,无论居住在北京轨道交通网辐射到的任何地点,观众都可以通过地铁换乘到达奥林匹克公园,10号线无异于一条联通奥运的黄金线路。
彰显奥运理念
北京地铁10号线作为一项奥运配套工程,设计中也处处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理念。 从工程选线到材料选取和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节能环保贯穿了地铁10号线建设始终。距离颐和园不足3公里的万柳车辆段,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车辆段建筑顶部实施了7万多平方米的屋顶绿化,让原本突兀的建筑完全融入了外围的景观之中。此外,车辆段的部分线路轨道还采用了隔而固减震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由于10号线1期下穿4条河流,同时多次下穿既有地铁线路、重要桥梁和大量市政管线,施工的风险性极大。设计师在国贸桥等5个高难度站点,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在密集的桥桩群中设计出5座各有特色的分离岛式车站,即把车站整体分解成两个或三个相对较小的部分,再利用通道互相连通。 王琦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的无障碍系统在5号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从站台直通地面的垂直电梯在北京地铁线路中首次运用,另外还建有盲道、宽体闸机、轮椅升降机、盲文提示路牌、无障碍导向标识、专用无障碍厕所、低位售票机、低位电话亭等齐备的无障碍设施。 除此之外,10号线一期还和中央电视台新址、国贸1期等17座大型建筑实现了地下联通。在接近城乡结合部的10号线巴沟站,站外特设了机动车停车场,以方便住在郊区的市民乘用私家车到此地搭乘地铁。而在10号线的其他车站,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公交车站和出租站点等市政交通设施的衔接,同时还设计有自行车停车场,让市民可以骑自行车到车站搭乘地铁。
统一中跳跃个性
既有统一又有跳跃是地铁10号线装饰设计的最大特色。王琦介绍,现代感和国际化是设计者对10号线的总体定位,因此在装饰上也选择了经典的黑、白、灰作为主色调,这三种颜色国际认知度高,同时还能体现理性、时尚的色彩。站台内的柱子大胆采用纯白色的设计。而在形式上,近2/3的标准站都采用了狭长的带状纹饰,不仅体现了速度感和延长感,还为10号线打造了一张区别于其他地铁线路的个性名片。 而在个别站点的设计上,10号线则呼应外围环境的人文特征,在整条线路的统一性之外张扬出独特的个性。 国贸站地下以大面积空灵的白色为空间主基调,形式简练而富有诗意,设计师藉此充分展示了中国水墨画中“留白”的意境。墙壁上的墨竹,则为整个站台平添了几分闹中取静的气韵。此外,国贸站的设计还借势建筑自身的拱形结构,强调了站厅、站台、通道空间天花部分的曲面构成。 与国贸仅一站之遥的金台夕照站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面貌。这个被称作“太空舱”的设计,呼应地面上央视新大楼后现代的总体风格,拱顶上面镶嵌着圆形的橙色色圈和圆形照明灯,视觉冲击力十足。王琦介绍,金台夕照主要表达传媒领域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特质,圆形灯具和通风口的设计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象征媒体的辐射力,体现24小时都市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作为历史的原址,它以独特的手法喻示着典故,传达着现在。 在出站口的设计上,十号线也秉承了共性中彰显个性的设计理念。十号线出入口主基调立意为都市之窗,内敛的方体造型和富有节奏的立面分割充分迎合了“窗”的主题,展示出北京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开放与包容。而钢结构加玻璃的简洁设计则尽量做到突出功能隐藏形式,让站口在周围的环境中被弱化。这种体现时代感和交通建筑特性的设计,让十号线的出入站口在与周边城市环境特征相融合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易识别性。而在几个重点站则对出入站口做了个性化的设计,如位于东三环CBD中心位置的国贸站,倾斜的出入站口造型则富于动感与向上的力量,与整个CBD商圈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相契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