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机械与农机新一轮内战开启 |
2009-05-05 |
|
成功控股国内最大的拖拉机制造企业,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的扩张步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2月13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第一拖拉机(0038.HK)发布公告,中国一拖的控股股东洛阳国资经营有限公司向国机集团无偿转让中国一拖67%股权。股份转让完成后,国机集团、洛阳国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中国一拖67%和17.63%股权,余下不足16%的股权分别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建设银行持有。
央企与地方国资一拍即合
国机集团与中国一拖渊源深厚,二者都曾隶属于机械工业部,而在中国一拖的所在地洛阳,国机集团通过旗下的洛阳轴承研究所控股上市公司轴研科技(002046.SZ)。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管理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和进出口贸易企业之一,国机集团一直以来的优势在于“以成套机电设备为载体的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在制造领域乏善可陈。而现在,国机集团的并购势头已然显现。
从11月至今,国机集团已经先后并购了中国福马机械集团、中国海洋航空集团两家央企。此前,国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已有5家,分别为轴研科技、中工国际、鼎盛天工、林海股份及常林股份。现在再添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2006年,国机集团主营业务收入465亿元,利润总额14.34亿元;中国一拖年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20亿元。以此推算,国机集团实力大增无疑。
今年7月,本报曾做过美国农机具制造商阿格科(AGCO)欲参股中国一拖的报道,据悉,引起河南省领导的重视并专门作出批示:“基本原则是,中国一拖不整体出售,也不允许外资控股。”今年以来,河南省国资委一再要求中国一拖抓住国家振兴机械制造业的机遇,利用完善的制造基地等有利条件加快业务重组,并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这样的地方政府意图,恰与央企整合压力下的背景吻合。今年年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2007年要加大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为实现到2010年央企减少至80家到100家的目标打下基础。根据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央企除了在关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之外,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将根据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央企数量明显减少。
结缘收获机械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机集团与中国一拖做大收获机械产业的利益诉求也是双方选择重组的一个重大原因。
据了解,这次国机集团控股中国一拖的代价是支付35亿元,其中25亿现金,余下10亿为优良资产的折现,其中包括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中收)。
国机集团曾有意将旗下的“鼎盛天工”、“中工国际”以及全资子公司洛阳中收有关资产与中国一拖资产进行重组。国机集团“收编”中国一拖,正是看中了后者庞大的制造平台。借助中国一拖的制造平台来整合旗下的企业,对国机集团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这样,其农业装备产业和工程机械均可与中国一拖的相关产业进行整合。
早在1999年6月,国机集团将当时在国内风光无二的收获机械企业原新疆联合收获机厂收归旗下,改名为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下称中收总公司)。2006年,国机集团在洛阳购地211亩,出资4000万元成立洛阳中收机械公司,生产收获机械,设计产能为1.5万台。而这家公司与处于洛阳经济开发区的中国一拖厂区,仅有一墙之隔。此外,中收总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郑州,这无疑为国机集团与中国一拖在资源、渠道整合方面提供了便利。
作为一家老国企,中国一拖实现改制、产业升级最需要的都是大量现金的注入。而做大收获机械产业,成为中国一拖的现实需求的选择。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大幅涨价、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一拖的产品利润日益摊薄,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亏损,而在利润空间较大的70马力以上拖拉机市场,技术研发非常缓慢,190马力以上大轮拖拉机没有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中国一拖的工程机械板块连年亏损。2007年上半年,第一拖拉机完成业务收入35亿多元,利润仅1.29亿多元。第一拖拉机还向中国一拖贷出2.488亿元,其中报显示,该笔资金尚未归还。
“我们领导的意图就是要做大收获机械产业。”中国一拖一内部人士对记者坦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