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业界人士:着眼长远,缓开或不开发南堡油田 |
2009-05-05 |
|
5月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外正式宣布,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曹妃甸港区发现了一个储量规模超过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今日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刊载了一份由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齐放起草的建议称:从中国经济发展长远战略考虑以及当前构建国家能源安全审视,对渤海湾冀东南堡油田应该采取缓开采或不开发的策略。
齐放在建议中指出,渤海湾冀东南堡油田的新发现,无疑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并依据国内外市场大环境,目前对此油田不开采价值远远高过于对它的开采价值。
“渤海湾是中国的内海,不涉及与他国利益争夺,也不涉及对任何临国领海上的争议。不开采大油田,可形成对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的威慑,增加中国石油对外政策的弹性。”齐放认为。 当今在全球,采取暂不开采国内石油,这也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采取的相同做法。齐放分析指出,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出于维护本国整体经济和石油利益,在每当国际油价高涨时,其就大喊要动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或向国会提案要开采阿拉斯加油田,以此胁迫国际油价下跌。
齐放强调,目前中国面对的是一个敞开的国际原油市场,与上世纪的境遇完全不同。我们必须借鉴当今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的经验,加快推进石油“走出去”,一方面在海外寻找油田,一方面在国际原油市场采购。因为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较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做基础。而处于这样一个最佳时机,明智的抉择最为重要。
“其实10亿吨石油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石油消费大国而言,是一个很小的数目。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了2.7亿吨,2006年达到3.2亿吨。以此推算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很可能超过4亿吨。”齐放补充认为,“目前国内国际石油采收率平均在30%左右,10亿吨油田开采出3-4亿吨就非常理想。而这也仅够国内一年的消费量,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也不会因为发现一个10亿吨油田,就能够缓解国内石油短缺现状。”
从2006年开始中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齐放强调认为,渤海湾油田是国家最优良的天然石油储备基地,其地理位置都大大优越于在建设的黄岛、舟山人工战略储备基地。而暂不开采或缓开采,从国防安全角度审视也可以免遭因战争冲突敌对方的破坏与攻击。
齐放强调分析,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薄弱。而依照美国、日本的石油储备经验和模式,不要求达到美国的158天,日本的169天,即使达到90天也需要10年的时间。而如果不对渤海湾冀东南堡油田开采,仅仓储区建设一项就可以为国家减少上千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这还不计石油资金占用、土地占用、仓储、运输及人工费用支出。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不开采是一种投资,并可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护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能源产业必须先行。对于本土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我并不反对,但重点应放在对老油田的挖潜和国内‘低品位’油田的勘探开采利用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扭转当前本国每创造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值的三至四倍的严峻势态。按常规,只有石油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企业和社会才有动力降耗高产,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是有益的。而不对渤海湾冀东南堡油田开采,也有这方面的思考。”
齐放在建议最后指出,搞“有水快流,好茶畅饮”的运作模式,在能源产业发展上将导致急功近利,而这样的严重后果,以往已经很多。为此,应本着对后人和将来负责的最高宗旨,善待本土石油资源。还应该从“代际公平”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超支子孙后代的资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