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汽车企业抓住“造轿车”的最后机会 |
2009-05-05 |
|
2004年是汽车业的低谷期,“产能过剩”像今天一样是个热门话题。那年的6月份,长城汽车的轿车基地落成。记者到河北保定采访该公司总经理王凤英,她说:“汽车市场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无论是SUV还是轿车,能够细分的空白市场还很多,这是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
3年后,国内的轿车市场几乎无空白市场可言,至少不能说“能够细分的空白市场还很多”。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在每一个价位区间内,都是十几款,甚至几十款车型云集。被新车型、降价、产能过剩等热门话题包围的汽车业已经走在了重组整合的边缘。
源于轿车市场太热,国家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轿车生产准入制度。长城轿车奋斗了3年,至今还是“黑户口”。在此前提下,竟然还有不少企业哭着、喊着要上轿车。刚刚落幕的上海车展上,东风柳汽、江淮、长丰,甚至众泰都以不同的方式宣布自己进入轿车业。
东风柳汽在上海车展上推出了第一款轿车——景逸。引人注目的是,在景逸的头上还戴了一顶更大的帽子,叫做“东风汽车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在一汽、上汽都拥有了自主轿车之后,作为“三大”之一的东风终于也“变戏法”似的推出了自主轿车。
此外,还带有几分“乡土气息”的江淮轿车首次亮相,有欢喜的,但更多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从高端切入轿车业的江淮汽车能否一炮走红,后续研发能力是否跟得上,还需要时间来考证。就在很多业内人士为江淮捏了一把汗的时候,该公司副董事长安进却说得很轻松:“先呛口水也无所谓。”
与江淮相比,长丰的轿车项目看上去就不太“轻松”了。与长城一样,长丰的“正规军”是SUV,生产出来的轿车还无法进行销售。在上海车展上,长丰展出了一款代号“M1A”的轿车产品。据了解,长丰汽车的永州基地二期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将完全具备生产轿车的能力。
与上述三家企业不同,依然名不见经传的浙江众泰汽车是在成功控股江南汽车70%的股权后,让“轿车梦”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了。众泰是目前国内汽车业内最年轻的生产企业,2006年年初推出首款车型众泰2008,当年实现销售1.1万辆。这个出乎意料的好成绩鼓舞了众泰的士气,也膨胀了其扩张的野心。据悉,众泰将在江南汽车的基础上推出系列轿车产品,第一款全新轿车将于2008年上半年下线。
为什么这些企业如此不甘寂寞?在轿车市场“刺刀见红”的激烈竞争中,他们鏖战市场的利器又是什么?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说:“纵观全球汽车业,没有独自生存下来的商用车企业,能够数的出来的知名汽车企业,都以轿车业务为主。”这个理由多少有点“爱面子”的嫌疑,中国的汽车企业不一定都能成为“知名汽车企业”。
事实上,这个不太充分的理由背后,汽车企业争着上轿车的真正原因来自利润的获取。据记者了解,以商用车为主体业务的江淮汽车,尽管在总销量中瑞风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却贡献了70%以上的利润。与商用车市场的竞争相比,轿车市场更“有利可图”。也许,这正是他们争着上轿车项目的原因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