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切实把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工业发达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际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地位毫不动摇。装备制造业位居工业的核心地位,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是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即使在信息社会中,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战略产业地位仍不会动摇。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无法完成工业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把装备制造业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占本国工业总量的比重、资本累积、就业贡献等指标上均居前列,更体现在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研究开发功能上升到企业核心地位。进入新世纪,技术开发日益呈现高度复杂化和高投资化趋势,很多技术研发靠一家公司自身已经难以进行,需要相互合作。世界级跨国公司相继通过建立国际技术联盟、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并购国外企业、吸引世界高端科技人才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的协同研究开发,将创新定位为企业发展的引擎。跨国公司兼并重组的目标,正从只追求垄断利润转向全球分摊技术创新成本,核心技术日渐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企业规模化的前提是技术创新。为此,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不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比如,日本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2.99%上升到2001年的4.16%。到2006年,日本在机电与精密仪器等领域,高科技公司的研发投入再创新高,11家主要厂商突破290亿美元,其中索尼和东芝分别投入46亿美元和32.5亿美元。
高技术深刻、广泛地影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高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突出的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断增强高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加凸显了现代装备制造业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生物机械技术以及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装备制造业,深刻地影响着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其高技术含量已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在大批量生产技术十分成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充分过关的基础上,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装备制造业强国注重对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控制和主导。目前,世界各国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都更加注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装备制造业也不例外。世界上的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遵循控制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理念。美国的装备制造业致力于生产技术的高起点,力争跳出中、低档产品的竞争范围。日本、德国等继续推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用高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持其产业优势。以韩国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努力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和制造,尽快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
极端制造技术将成为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体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和巨系统制造。日本对未来30年技术预测的结果显示,在制造领域中排第一位的是纳米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已成为信息通讯、医疗、生物技术、汽车等各领域的关键技术。日本政府认为,MEMS是提高并保持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之一。美国、德国也将微型机械作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与此相对应,以石化、冶金、电力行业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正朝着超大型化方向发展。这些重大技术装备,不仅可满足各国国防军工的需要,同时也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拿一座年产600万吨与两座年产300万吨的炼油厂进行比较,前者只相当于后者投资的69%、钢材消耗的53%、占地面积的54%、生产费用的75%,而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70%。
不断提升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工程承包产业是实现工艺与装备结合、制造与使用结合、研究与设计结合、生产与应用结合的纽带,在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国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