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全球新造船市场朝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散货[SanHuo]船和油船订单[DingDan]呈下降趋势,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和海工船订单[DingDan]则与此相反不断上升,由此反映出当前造船市场最新趋势所在。 2011年前2月,受亚洲国家农历新年假期的影响,造船市场通常为淡季,全球造船下单量有所回落。2011年2月份全球新接订单[DingDan]为4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0%,环比也下降了10%,延续了1月的走低趋势。前2月份全球合计新船订单[DingDan]87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了20%。 但在新船订单[DingDan]下跌的趋势下,各主要船型接单情况却是呈两极方向发展,其中2月份新增散货[SanHuo]船和油轮为27艘、2艘,环比分别下跌81%、80%,与此相反,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和海工船的订单[DingDan]数分别为39艘、26艘,环比增加387.5%、100%。相对应的,2月份,油轮、散货[SanHuo]船、LNG船和LPG船订造价格下跌,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订造价格上涨。 在新船价格指数方面,2月份散货[SanHuo]船、油轮和集装箱[JiZhuangXiang]新船造价指数分别为149点、161点和94点,三种船型环比略有下降,散货[SanHuo]船下降0.7%,油轮下降0.6%,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下降1.1%,基本与1月持平;与2010年同期相比,三大船型造价继续延续上升势头,集装箱[JiZhuangXiang]保持增幅最大的态势,为19%,散货[SanHuo]船与油船分别上升2.8%和7.3%。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船型新船订单[DingDan]出现剧烈变化。散货[SanHuo]船由于灵便型、经济性等诸多优点成为市场的宠儿,散货[SanHuo]船的订单[DingDan]量占新船订单[DingDan]总量占据70%以上;油船在全球经贸低迷之际也呈下跌态势;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订单[DingDan]大幅下跌,一度在个别月份全球零订单[DingDan],世界各主要建造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的国家如德国、韩国受到重创。 2010年,全球造船市场逐步复苏,从全球新订单[DingDan]情况来看,2010年共有1206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8.5%。新船订单[DingDan]结构得到调整,船型订造开始多样化,散货[SanHuo]船新船订单[DingDan]下降至2010年底的60%,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新船订单[DingDan]量同比暴增549.9%,占到总订单[DingDan]量的6.7%。市场一致认为,目前散货[SanHuo]船居高不下的集中交付和新增订单[DingDan],需求增长速度难以跟上运力增长的速度,未来散货[SanHuo]航运市场将至少持续两年以上的疲软。 2011年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势头不断得到巩固,由于船东对新造船市场的需求减弱,船东对干散货[SanHuo]船的利润也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口袋饱满,同时随着未来几年全球贸易量的上升,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航运公司重回船厂下单定造新船,主流船型订造两极化趋势得到延续。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开发的重视,海工船逐步成为新的建造主流船型。 业界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在散货[SanHuo]船、油船、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三大主流船型整体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具备了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我国的手持订单[DingDan]中散货[SanHuo]船比重高达70%以上,根据2011年主要船型需求情况来看,散货[SanHuo]船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2010年包括我国行业协会、政府机构以及业内专家都对我国对散货[SanHuo]船依存度过高的风险进行过多次提示。我国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在多种船型上进行设计开发,目前我国在LNG船上已具备建造能力,并有了出口订单[DingDan],且在大型集装箱[JiZhuangXiang]船建造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实力。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造船行业要充分把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路径,利用我国仍具备的低成本优势带来的市场空间,尽快提高技术水平,设计开发符合国际主流的船型,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