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德国专家建议用风能取代核能--中图社
2011-04-15

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能源[NenYuan]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各国思考的焦点,也是正在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热点话题。德国[DeGuo]风能协会主席赫尔曼·阿尔贝斯日前说,德国[DeGuo]需要更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NenYuan],以填补能源[NenYuan]需求缺口。 织梦好,好织梦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德国[DeGuo]风能协会说,研究表明,如果德国[DeGuo]利用2%的土地安装风力发电设备,就能够满足德国[DeGuo]65%的电力需求,而德国[DeGuo]有近8%的土地可用于发展风力发电。加之风能拥有价格低廉、生产能力强大的优点,风能完全可以取代核能。 dedecms.com

  阿尔贝斯说,自日本核泄漏事故后,德国[DeGuo]政府暂时关闭了七座核电站,预计也将缩短其他10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预计到2020年,德国[DeGuo]将关闭所有核电站。届时德国[DeGuo]50%的电力将从可再生能源[NenYuan]中产生,其中风能所占比例最大。 dedecms.com

  德国[DeGuo]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德国[DeGuo]全部电力需求中43%来自石煤和褐煤发电,23%来自核能发电,16%来自可再生能源[NenYuan]发电,13%来自天然气发电。而可再生能源[NenYuan]中的风能满足了德国[DeGuo]7%的电力需求。

copyright dedecms

  阿尔贝斯说,德国[DeGuo]需要为发展风电规划出更多的用地。“我们敦促德国[DeGuo]每个联邦州提供大约2%的土地发展风力发电,这样就能满足大约2/3的电力需求。” dedecms.com

  在谈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NenYuan]发展时,阿尔贝斯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对各种形式的能源[NenYuan]需求都很大。但我们应从日本核泄漏事故中吸取教训,毕竟核电存在不可控的风险,而发展可再生能源[NenYuan]是一个方向。“我们知道许多中国风能设备制造商,其中已经有四家进入世界前十。除了主要基于中国本土巨大的市场外,中国风电企业还在涉足欧洲、北美和南美市场进行投资开发。”

内容来自dedecms

  除风能外,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NenYuan]都可以被很好地发展利用。阿尔贝斯说,中国在光伏发电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个领域潜力巨大,应该加以利用。 织梦好,好织梦

  德国[DeGuo]机械和设备制造联合会说,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市场正在向亚洲移动,中国和印度如今已占据了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 copyright dedecms

  在谈到德国[DeGuo]风电企业的优势时,阿尔贝斯说,德国[DeGuo]是世界风能设备的出口冠军。德国[DeGuo]目前在3兆瓦级风力发电这一主流设备上增长最快,还有四家企业正在研发6兆瓦风机设备,且技术已经成熟,准备推向市场。德国[DeGuo]是现代风力发电设备的窗口,效率高、可信度强。中国是重要而巨大的市场,许多德国[DeGuo]企业很感兴趣,希望在中国建设和销售风电设备。 织梦好,好织梦

  阿尔贝斯说,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不仅能够取代核能,还能取代大部分煤电等化石能源[NenYuan]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德国[DeGuo]风能协会今后将致力于推动政策决策者加快制定促进风力发电的政策和措施,并希望以此带动其他国家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步伐。 内容来自dedecms

 相关链接
·韩国诞生全球首家智能造船厂--中图社
·我国造船业“十二五”面对六大挑战--中图社
·机械工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现重点突破--中国图鉴
·日本石油价格连续7周攀高--中图网
·美国最新喷涂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中国图鉴
·全球金属加工机床制造业总体已走出衰退--中图社
·4-5月钢材价料涨 国內钢厂第二季盈利料逐升--中图社
·铁姆肯印度公司将为电力行业生产轴承--中图网
·日本电子业复苏硅片生产状况依然严峻--中图社
·国产芯片不断推动本土平板走向高端--中国图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