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门票疯涨价政府该不该管? |
2009-08-27 |
|
前一阶段还纷纷参与优惠券发放、打折吸引客源的国内各大景区景点,在旅游市场人气逐渐回升、“十一”长假即将到来之际,却纷纷举起涨价大旗。记者昨天从沪上旅行社了解到,包括四川乐山、峨眉山在内的国内多个景区近期纷纷宣布上调门票或索道价格。
(8月12日东方网)
从本月开始,乐山大佛景区门票由70元/人次调为90元/人次;天津多个景区景点自8月1日起也上调价格,如八仙山景区的门票价格从35元上涨到45元;而就在上月底,北京旅游旗下的多家景区门票价格也相应调高,如灵山景区的门票从35元上涨到45元;此外,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也准备开始实行淡旺季差价,在3月-11月长达9个月的旺季中,大足石刻的宝顶和北山两大主要景区的联票价格将从现在的120元上涨到230元。
更有甚者,一些尚不具备上调门票价格条件的景区,也通过其他方法来增加收入,如调高索道价格等。峨眉山景区日前就宣布,上调峨眉山金顶索道和峨眉山万年寺索道价格,其中金顶索道上下行价格分别上涨25元,万年寺索道上下行分别上涨25元和15元。
笔者以为,这股景区门票涨价风当刹。记得去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针对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问题,曾发布了有关通知,要求一年内景区门票重新清理整顿,且在此期间“只准降不准涨”。而现在,“一年大限”刚刚过去,借着旅游市场刚刚转暖,许多景区就又开始动起了上调景区门票价格的脑筋,门票价格“涨”声一片,这难免让游客产生不满。
再说,这些景区景点的形成,依靠的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现在却成了个别企业的牟利工具,他们“占山为王”,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提高景区门票价格,不仅让旅客颇有微词,也使得景区、景点失去了亲和力。对于这类景区景点的定价,当地政府部门应该严加控制。
其实,作为风景名胜区,除了旅游功能外,还有精神文化功能,它是一个国家文化与文明的标志,是培育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情操的极好载体,具有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多重效益。因此,风景名胜区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应该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公益职能。实行高额门票,不仅将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也会弱化这些风景名胜的教化功能。
再者,景区门票一味地涨价也不是上策,如果涨得太离谱,还会遭到旅行社以及游客的抵制。当游客“用手投票”的权利不能行使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有的门票价格上升了,但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却减少了;收入暂时上去了,但人气与名声却下降了……
“十一”长假很快来临,如何降低游览门槛,甚至免费开放一些公益旅游景点,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到出游之乐,分享到利国惠民的“假日蛋糕”,是各地有关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笔者觉得,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深入下去,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探索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从根本上遏制各地景区门票价格竞相攀比上扬之风,甚至免费开放一些公益旅游景点,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使门票价格不至于影响人们假日出游的美好心情,这既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游客和市民的人文关怀,更是执政为民的应有之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