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堵车时代,如何过“不堵”的生活?
2011-05-27

  城市交通,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畅通出行,每一位市民热切期盼。当前,南昌交通拥堵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每一位市民都是南昌交通的参与者,面对堵车时代,除了拷问城市道路建设、交通布局、规划设计、交通管理等深层次问题,我们是否也会反省自己的出行方式符不符合现有交通规则?有没有人为添堵的行为?怎样才能避免被“堵”?

  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

  昨天是星期天,八一大道的车流量比往常有所增加。中午12点20分,记者乘坐的出租车从八一广场北站开出,正准备进入快车道。这时,一对青年男女手拉手冲到车前,司机下意识地赶紧踩刹车。只见这两人麻利地翻过八一大道中央的绿篱,穿过马路,走到对面的省妇幼保健院。等他们回过头来,双向车道上的车辆因为给他们“让道”,已经被堵成了一条长龙。

  在此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尽管八一大道中央设有绿篱,但每天总有不少行人要强行翻越横穿马路,不仅极不安全,而且还不时人为制造拥堵。记者了解到,目前,行人横穿马路已经成为影响我市城市交通和市容的一大难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执行起来却有不少难题。

  行人交通违法造成交通拥堵,那么机动车驾驶人的遵章意识又如何?记者又来到了阳明路省公安厅段,因为是周末,阳明路的车流量虽然没有早晚高峰时密集,但仍汇集了大量车流,车辆走走停停,通行效率不高。在此期间,一些好不容易“挪窝”的车辆刚准备前进,突然一辆同向平行前进的轿车强行插入,夹塞车辆横在路中央,影响了两条直行车道的通行,使交通陷入混乱。还有一辆急驰的小车为了少等一个红灯,强行超车并塞入前方车辆的车道,导致被超车辆紧急刹车,车身发生偏转,所幸没有造成交通事故。交管部门表示,机动车夹塞、随意变道,还有助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驾驶人闯禁行路、不按规定通行,这些不文明交通行为已成为各类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避免拥堵,各有妙招

  面对种种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已启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积极提升市民素质、提高交通参与意识。而为了应付当前的堵车状况,不少市民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久前,交管部门公布了我市的高峰期拥堵路段为阳明路、叠山路、民德路、孺子路、站前西路、北京西路、解放西路、洪城路;八一大道、象山路、抚河路;八一大桥、南昌大桥;洪城商圈区域,还有中心城区的五座立交桥,即:“八横三纵一区两桥五立交”。市民刘女士说:“我住在青山湖区,工作地点在红谷滩,以后开车上班可以走英雄大桥,这样就不会堵了。”在东湖区政府部门工作的小陈现在下班后都不急着回家,而是要在办公室呆上个把小时。“我住红谷滩,下班那个时段八一大桥特别堵,与其在路上被堵着,还不如在办公室多呆一会儿呢。”

  小张是一位“80后”,经常和同学朋友在一起聚会。“以前,我们吃饭、搞娱乐活动都喜欢到东湖区、西湖区的繁华路段,因为那里是市中心,选择多,大家也都很方便。但是经常碰到堵车的情况,往往几公里的路花了半个小时都还到不了。现在,我们开始轮流做东,到偏僻一点的地方每人招待一次,免得每次都往老城区挤。”

  堵车还在悄然影响着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购物方式。由于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南昌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八一大道、中山路、胜利路一带,一到节假日这些地方车水马龙,连步行都嫌拥挤,更不用说开车。“以前周末逛街,来回坐车要花将近两个小时,还要购物、吃饭,基本上出去一趟一天就泡汤了。现在碰到周末我喜欢‘宅’在家里,想买东西的话就上‘网购’,轻点鼠标、送货上门,自在多了。”

 相关链接
·寻找最具营销点车模 时尚组 马静
·丰田将推出新一代e-CRB 提升渠道服务能力
·电动车定位“换电为主” 电池将由国家统一购买
·一汽-大众奥迪单月销量再创新高
·爱车养护 夏季“进补”有妙方
·体验非凡魅力——试驾广汽传祺
·第六批节能车目录出炉 82款车享3000元补贴
·新车上市挑花眼 细数汽车那些被高估的技术
·无专门机构对代驾行业监管 酒后代驾,你愿意吗?
·卖得多赚得少 自主品牌“元老级”夏利生死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