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参与管理,构建和谐交通
本报“治乱疏堵、畅通出行”专栏推出后,不少市民积极参与讨论、出谋划策。金泰元是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在工业系统老科协任职。作为一名交通参与者,金泰元肯定了政府部门对改善交通所作的努力。金泰元认为,城市交通顽症,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客观人为因素,怎样将这两大干扰合并成一种综合有效的措施来逐步根除,既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每个交通参与者也应积极配合。
“在日常出行中,提升个人交通文明素质首当其冲。”金泰元说,目前他正在与市公安交管局科研所联系,试图通过他所兼职的学校参与互动,由交管部门提供交通调研的指标,让专注交通改变的师生协助调研。下一步他还会继续收集外地交通的成功疏导案例,定期向学生们讲解,再由学生们相互传达,以点带面,形成一种全民互动参与改善交通的局面。
市民周斌认为,南昌市的交通拥堵,有配套设施、交通管理落后的原因,也有路网结构方面的原因。他建议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老城区支路微循环系统的改造,在支路设置单行道,只允许右转调头,减小其对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冲击。同时,政府要加大对老城区功能的疏散,将人员流动大、外来车辆多的单位,如医院、长途汽车站向周边迁移;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组织,合理调整运营线路。同时,严格依法依规审批相关方案,明确出入口方向。
其实,交通拥堵既是现代城市的通病,也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佐证。拥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坐视这种状态。作为城市中的一员,每位市民都应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管理,这样城市的交通才会更畅通、更和谐。
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参与本报“治乱疏堵 畅通出行”话题讨论。联系方式(电子邮箱:xiesong55@sina.com;QQ:17631173;电话:0791—6865352;邮寄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北大道269号南昌日报时政新闻部,邮编3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