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记者调查
停车难,难在哪里?一是停车场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二是停车场配建标准偏低,与近几年机动车猛增的情况不相适应;三是老城区擅自改变停车场用途现象较突出,加剧了供求矛盾等。
部分露天泊位被长期“霸占”
记者来到八一礼堂院内停车场,进出停放的车辆络绎不绝。收费员徐红梅介绍,这里有露天泊位98个,每天至少400辆车进出,停车费为5元一次。
记者在停车场内发现,一些泊位长期被“霸占”。记者看到,一辆白色桑塔纳上蒙着厚厚一层灰,连轮胎都瘪了气。
“有的司机一停就是好几天,泊位被占用后影响了其他车辆停放。”徐红梅说,尽管管理部门曾出台相关措施予以提醒,但效果不大,一些车主认为在路边占道停车会罚款,于是纷纷就近停往这里。受个别长时间停放的车辆影响,院内泊位也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部分地下停车场“吃不饱”
考虑到地面停车泊位有限,政府加大地下停车场建设。记者调查发现,地面“抢车位”的同时,一些地下停车场却“吃不饱”。
记者先后来到八一广场周边的广场停车场、万达停车场、财富广场停车场。在这些地下停车场,虽然邻近出入口的泊位大都停放着车辆,但越往里走,空置的泊位越多。在万达停车场内,99个泊位有一部分空置,集中在A5-7区域。
八一广场地下停车场也有不少空位。收费员告诉记者,这里有250个泊位,但平时每天最多只有500辆车进出,周末稍微高一点。
不少车主表示,路面停车一般只要5元。个别地方不要发票的话只要3元,停车时间一般也没有限制。但在地下停车,如果停一天,按时间算下来可能要几十元,因此光顾的人不多。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地下停车场因为泊位空置,最后成了货仓、超市。
“私划泊位”屡禁不绝
私划泊位导致乱停车,也是部分道路出现拥堵的原因之一。在福州支路北口,交管部门没有设置停车泊位。但是记者看到,人行道上有一排私划泊位,而且可以看得出有关部门曾经用黑色油漆覆盖过,但每天这里还有人停车,且有“收费员”来收停车费。
在民德路附近的火神庙,这里设置了禁停牌,但仍有车主把车靠边停放。有的司机为了不被交警贴单,直接留个人坐在车里,等交警来了就把车挪开,交警走了又把车开回来。
“我们这一片,路面窄,车位少。”执勤交警甘翔告诉记者:路面违章停车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D 应对举措
停车难,自然会导致乱停车。乱停车,势必造成交通混乱,进而使停车难矛盾升级。城市越来越大,车辆越来越多,停车问题势必会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也煞费苦心。
出台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腾出土地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建立体或地下停车场、制定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为解决停车难题,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题,南昌作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昨天,南昌市城管委、交管局发布了《关于对全市私划泊位清理整顿的通告》(见本版左下角),要求6月6日前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对其违法私设的泊位自行清理,逾期未清理将坚决取缔。
酒店娱乐场所没车位不能开张
去年3月1日,我市出台《南昌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试图从立法层面解决我市停车难问题。市停管中心办公室主任万晓曙告诉记者,新建的酒店娱乐场所,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停车位,没有停车位,就不能开张。
《办法》规定,今后新区开发、旧区改建要按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规同时建设公共停车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要按照建设项目停车场配建标准,配套建设停车场。
今年建设14个公共停车场
今年我市计划建14个公共停车场。“停车难”尤其突出的医院、重要道路、公共场所,今年都规划了停车场,其中不少是立体停车场,在有限的地块里提供尽量多的车位。
目前,西湖区广厦社区停车场已经完成,西湖区2个、青云谱区1个、高新区1个、经开区1个正在施工。按照要求,这14个停车场都要在今年9月底前建成开放。
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征民意
近日,市规划局公布了《南昌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洪都大道、沿江大道、抚河路、洪城路、解放西路围合范围的一类区域,机动车车位配建指标最高的是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和公园等游览场所,为15个车位/100㎡,普通商品房每100平方米配建0.7个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