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开车涉水 正确驾驶就能避免爱车泡水受损--图鉴中国
2011-06-23

  可能大家都知道开车涉水对车辆尤其是车辆发动机,是个严峻的考验,也会形成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硬伤。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着实害人不浅。我们概括了一下,大概有3个最主要的误区,急需澄清。

内容来自dedecms

  首先是一个听起来比较合乎情理的误区。这一观点认为,当车辆在水中前行时,即使水还没有没过排气管,也会因为收油门或外界的水压导致发动机进水并造成熄火甚至损坏。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因为发动机排气时所产生的压力,肯定大到足以将倒灌进排气管的水吹出。

内容来自dedecms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车完全浸泡在水中并且熄火,等水灌满排气管再点火。结果可能出乎一些人的预料:水非但没堵住排气管,反而被强大的排气压力完全排出,发动机点火成功。这则实验告诉我们:水没过排气管不会导致熄火,就算对车辆有损坏,也只会因为瞬间冷热对三元催化器产生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汽车涉水的高度主要取决于电控设备的高度,一些人感观上会简单地认为电控设备被水侵入肯定凶多吉少,所以不敢通过。其实,我们在市区行车遇到的涉水路段一般都比较短,少则十几秒钟则半分钟,一般都能通过。这类情况下,车辆的电器和电控设备虽然与水接触但时间短暂,不会对车辆造成伤害。何况根据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车载电控部件都要有防水措施。当然,山寨产品另当别论。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个误区很傻很天真,以为涉水时大脚油门就可防止积水进入排气管。这个想法也很不靠谱,原因跟第一条类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只要你正确驾驶 就能避免爱车因泡水受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两天,相信很多车主已亲身体验了一把水中抛锚的无奈了。进入积水区后,急踩油门和刹车都是导致抛锚的危险动作。正确方法应该是:排挡先进入低速挡,让车辆速度变慢并获得最大的扭力,然后轻踩油门慢速通过。慢速是为了防止水进入进气管。因为当车头向下倾斜时,水更容易进到进气管中,进气管少许进水会导致水附着在空气滤芯上,有时还会引起膨胀使进气阻力变大,导致发动机熄火。入水后,要保持低速,防止车前形成水波并漫过进气管。缓踩油门是为了当遇到水下泥沙时,避免车轮打滑失去抓地力甚至陷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相关链接
·新车摇号年内11万人中签 持标滞购仍是焦点--中国图鉴
·新能源车企老总炮轰业界误导政府--图鉴中国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迈入产业化阶段--图鉴
·陈清泉:发展电动汽车需汽车业和电力业达成妥协--图鉴
·榆神高速收费奇高称为还贷 司机宁堵10公里绕行--中国
·58万人摇号 北京购车摇号中签比达到32.8:1--图鉴中国
·李毅中:未来五年是中国汽车业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图
·综述:中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图鉴中国
·400余款车已享受节能补贴 补助标准有望提高10%--中国
·百辆豪车亮相重庆租博会只租不卖(图)--中国图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