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知道开车涉水对车辆尤其是车辆发动机,是个严峻的考验,也会形成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硬伤。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着实害人不浅。我们概括了一下,大概有3个最主要的误区,急需澄清。
内容来自dedecms
首先是一个听起来比较合乎情理的误区。这一观点认为,当车辆在水中前行时,即使水还没有没过排气管,也会因为收油门或外界的水压导致发动机进水并造成熄火甚至损坏。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因为发动机排气时所产生的压力,肯定大到足以将倒灌进排气管的水吹出。
内容来自dedecms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车完全浸泡在水中并且熄火,等水灌满排气管再点火。结果可能出乎一些人的预料:水非但没堵住排气管,反而被强大的排气压力完全排出,发动机点火成功。这则实验告诉我们:水没过排气管不会导致熄火,就算对车辆有损坏,也只会因为瞬间冷热对三元催化器产生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汽车涉水的高度主要取决于电控设备的高度,一些人感观上会简单地认为电控设备被水侵入肯定凶多吉少,所以不敢通过。其实,我们在市区行车遇到的涉水路段一般都比较短,少则十几秒钟则半分钟,一般都能通过。这类情况下,车辆的电器和电控设备虽然与水接触但时间短暂,不会对车辆造成伤害。何况根据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车载电控部件都要有防水措施。当然,山寨产品另当别论。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个误区很傻很天真,以为涉水时大脚油门就可防止积水进入排气管。这个想法也很不靠谱,原因跟第一条类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只要你正确驾驶 就能避免爱车因泡水受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两天,相信很多车主已亲身体验了一把水中抛锚的无奈了。进入积水区后,急踩油门和刹车都是导致抛锚的危险动作。正确方法应该是:排挡先进入低速挡,让车辆速度变慢并获得最大的扭力,然后轻踩油门慢速通过。慢速是为了防止水进入进气管。因为当车头向下倾斜时,水更容易进到进气管中,进气管少许进水会导致水附着在空气滤芯上,有时还会引起膨胀使进气阻力变大,导致发动机熄火。入水后,要保持低速,防止车前形成水波并漫过进气管。缓踩油门是为了当遇到水下泥沙时,避免车轮打滑失去抓地力甚至陷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