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迈巴赫正在打点滴 豪华品牌为何弱不禁风--图鉴中国
2011-06-25

迈巴赫正在打点滴 豪华品牌为何弱不禁风--图鉴中国
copyright dedecms

  又一奢华品牌“命悬一线”。近日,戴姆勒汽车集团宣布,将于7月初决定是否与另一汽车制造商合作生产超豪华汽车迈巴赫。如果合作不成功,迈巴赫或难逃被关闭的命运。这也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继悍马、捷豹陆虎等品牌之后,又一豪华品牌出现了生存危机。为何奢华品牌为何如此脆弱?分析指出,高端豪华品牌曲高和寡,目标受众群体十分小众,与经济运行环境关联度十分大。 内容来自dedecms

  据了解,迈巴赫品牌首创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生产顶级豪华车,2002年在戴姆勒集团的支持下复出,曾被誉为“德国的劳斯莱斯”,当时每年产销目标为1500台。然而,经过9年的努力,迈巴赫却交出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从2002年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仅为1000多台。最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迈巴赫销量为200台,2010年市场销量也仅为200台。 copyright dedecms

  戴姆勒首席执行官蔡澈表示,戴姆勒将于近日决定迈巴赫品牌的未来,要不借助英国生产商阿斯顿马丁,与其合作生产新车型;要不再度让迈巴赫沉睡。“相比于关闭迈巴赫品牌,与阿斯顿马丁合作生产新一代迈巴赫车型的可能性较大。” copyright dedecms

  据悉,阿斯顿马丁已经联手迈巴赫,打造了一款新的概念车,将于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但尚未决定是否量产。而在此之前,曾有报道称两者已经开始一定的合作,阿斯顿马丁旗下跑车将配备奔驰发动机,而新迈巴赫车型将基于阿斯顿马丁Rapide车型生产。

copyright dedecms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本文来自织梦

  实习生 朱婷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观察

dedecms.com

  豪华品牌为何“弱不禁风” 织梦好,好织梦

  作为全球知名的顶级奢华品牌,迈巴赫背靠着戴姆勒这棵大树,依旧难以摆脱困境。而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又一个陷入“被关闭”的豪华品牌copyright dedecms

  在此之前,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通用关闭了高端SUV品牌悍马;福特为了瘦身自保,将长期亏损的捷豹路虎品牌过继给印度塔塔集团,并于去年把沃尔沃品牌出售给中国吉利集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何豪华品牌会如此不堪一击?

内容来自dedecms

  分析人士指出,高端豪华品牌曲高和寡,目标受众群体十分小众,在市场上走个性化定制的路线,追求手工打造的奢华感,以及追求极致的驾驶乐趣,这便意味着这些品牌的市场与经济运行环境关联度十分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豪华品牌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进一步恶化了这些品牌的生存环境。 copyright dedecms

  除了迈巴赫销量不畅,另外一家奢华品牌宾利也处于亏损状态。据悉,2007年,宾利年销量曾达到10014辆,其中美国市场销量占40%。由于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美国销量大幅下滑至1367辆,2010年销量也仅为1430辆。为此,宾利在2009年与2010年的全球销量仅为4616辆以及5170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宾利依旧亏损2500万欧元,而去年同期为3600万欧元。 织梦好,好织梦

  此外,兰博基尼2009年在全球共销售1515辆汽车,相比于2008年减少了915辆,税前也曾亏损4760万美元。   郭小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相关链接
·新车摇号年内11万人中签 持标滞购仍是焦点--中国图鉴
·新能源车企老总炮轰业界误导政府--图鉴中国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迈入产业化阶段--图鉴
·陈清泉:发展电动汽车需汽车业和电力业达成妥协--图鉴
·榆神高速收费奇高称为还贷 司机宁堵10公里绕行--中国
·58万人摇号 北京购车摇号中签比达到32.8:1--图鉴中国
·李毅中:未来五年是中国汽车业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图
·综述:中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图鉴中国
·400余款车已享受节能补贴 补助标准有望提高10%--中国
·百辆豪车亮相重庆租博会只租不卖(图)--中国图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