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居住在浦东成山路648弄的居民忻贤德愁苦不堪:家住楼房北靠成山路、东贴东明路,过往车辆高音喇叭常鸣,特别是晚上,有的车辆一路“高歌”,令人苦不堪言。记者在成山路守候了5分钟,听到了30多声喇叭。
织梦好,好织梦
家住河滨围城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内禁止鸣喇叭,但有时车辆被挡住去路时,就会持续“鸣笛”;有的司机甚至把喇叭当成了“手机”,通过长按喇叭通知家人下楼。她很纳闷:“上海市区明明禁止鸣号,可为什么没人出来管一管?” 内容来自dedecms
噪声污染情况严重 内容来自dedecms
徐汇区政协今年递交的一份提案称,上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鸣号噪声污染的现状已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和健康。《2009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本市道路交通噪声连续5年不达标。
dedecms.com
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早在2007年6月1日起,上海市公安局、市环境保护局就联合规定,外环线以内区域全天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指电动自行车、助动自行车)鸣号。凡违法鸣喇叭的,对机动车驾驶人最高处200元罚款,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最高处50元罚款。由此可见,“禁鸣”是有法可依的。然而事实却是,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使“禁鸣令”成了一纸空文。
copyright dedecms
取证难使得执法难
内容来自dedecms
据交警介绍,禁鸣的最大的难度在于取证难。 织梦好,好织梦
据了解,要认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法鸣号,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必须正面面对违法鸣喇叭的车辆,用视觉与听觉共同“锁定”违法目标,以确保指认的准确性。但近年来机动车、非机动车量暴增,在一些拥堵路段,交警忙于指挥交通,即便听到喇叭声,也很难区分声音到底是由哪一辆车发出,很难管理或处罚。 织梦好,好织梦
执法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驾驶员缺少文明驾车的素养。“应当重典惩治。”同样饱受喇叭声困扰的洪先生表示,“为何在欧洲各城市街道极少听到汽车喇叭声?为何在繁华的东京、马新泰等亚洲国家也很少听到汽车喇叭声?我认为,这是长期文明熏陶养成的习惯,也是依法重典惩治并持之以恒的结果。”
copyright dedecms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市民陈定林建议,汽车胡乱鸣号是个动态的违法行为,应设法从源头解决问题,建议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汽车协会等部门参与制定上海各种车辆喇叭音量分贝的具体标准,并在媒体上予以公布。 dedecms.com
此外,应禁止相关企业生产高分贝汽车喇叭;凡喇叭音量分贝超标的车辆,应在规定时间内拆除音量分贝超标的喇叭。特别要禁止汽修部门私自改装高分贝喇叭,对屡教不改的,除责令拆除外,还应予必要的经济、行政等处罚。”
copyright dedecms
本网记者 周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