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一个“副作用”是,让人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大学校园与汽车的关系已是如此密切;而近段时间,两位低龄驾车者让人们再一次关注“学生与车”: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以15岁之低龄,无照驾宝马,还气势汹汹地打人;11岁云南新生许恒瑞,通过自主招生程序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这位神童加“富二代”据称开着奥迪上学、考试。
汽车,也大量涌入一直被称之为“象牙之塔”的大学校园,坚决而慢慢地渗入大学学生的生活。
“有车,就多了一个资本”
在浙江,大学生考驾照早已是普遍现象。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陆说:“现代社会,驾驶是个基本技能。父母都说,买车开车是迟早的事,再说会开车,今后找工作时也多个竞争‘资本’。‘有驾照’是求职简历的必填项。有时候,招聘单位还会问你有没有驾照。如果没有,就可能失去机会。所以,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两年前趁暑假的空档就把驾照考出来了。我们同寝室的男生都有驾照,班里大约八九成的同学拿到了驾照。当然,同学中真正买车在开的并不多,多数是‘本本族’。”但即便是少数学生拥有汽车,杭州有几十所大学,有车学生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可观。
一位高校保卫部门的老师说,该校学生开车的很多,高档车也不少,从保时捷到奔驰、宝马、雷克萨斯,都有,都是高档品牌。这些车挂着全省各地、甚至外省市的号牌,比教职员工的车“档次要高得多”。
高校大学生开的私家车大致有以下几个来源:父母掏钱给子女买的车;学生开自家原来就有的车;自己找兼职赚钱,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的车。
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杭州下沙某高校读设计专业的大四男生小林(化名)。他说:“我开的车是家里六七年前买的,别克凯越。前段时间,父母买了新车后,估计旧车到二手市场上也只能卖几万元,而我这阵子到一家公司实习、赶招聘会找工作等,都用得上,所以就给我用了。大四本来课程就少,基本上是在实习,学校如果临时有课或有事,开车回校很方便。实习单位工作较忙,经常要加班。现在有了车,再晚走,也不愁交通问题了。”
小林的父亲介绍,儿子进大学后学习努力,专业课成绩优异,设计的产品屡屡获奖,让他非常欣慰。此外,孩子不仅专业出色,获得老师的认可,而且在学校里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锻炼了组织能力。小林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就把驾照拿出来了,这几年抽空拿家里的车子练手,车技还不错。
小林父亲说,把旧车给孩子用,一方面是对他在各方面都很努力的奖励,另外也是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希望他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实习上面。至于养车的费用,就由小林自己解决,也可以让他多一份责任感。小林去年开了家网店,利用自己美术专业知识和眼光,经营服装等时尚物品,因为货品颇具特色,所以生意不错,一个月就有数千元的收入,基本上够自己生活和养车了。
当然,像小林这样经济比较独立,自己负责养车费用的大学生并不多。另一家高校的大四学生小陈(化名)就是由父母买车并负责养车的费用。她告诉记者:“今年4月我就找好了单位开始实习,但是学校离公司太远了,每次挤公交上下班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老得担心迟到,会给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老爸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给我买了辆红色的尼桑骐达。这辆车外型小巧可爱,车价也就10来万元,这个夏天的出行我全靠它了。我周围的同学中,家境好的男生偏爱买越野车,女生偏爱小巧的两厢车。买车、养车的开销,一般是由父母‘包’的。”
记者采访了几个校园里的“有车族”,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大四学生因为实习、找工作等校外事务较多、活动半径较大,所以有车的比低年级的学生多;大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购车款和养车费用多由父母承担;前几年,开车的男生多于女生。如今,女生开车的数量明显增多,有些学校甚至男女生开车的比例基本持平。
“学校不提倡 但也不弃管”
在国内,曾有一些外省的高校,因为考虑禁止学生开车而引起争议。那么在浙江,校方对学生开车的态度又如何?
记者采访了杭州、宁波等地的数家高校,得到的反映是:前几年,大学生只是偶尔有个别学生把汽车开到学校里。最近一两年,自己拥有汽车,并申领校园车辆通行证的学生多起来了,主要以大四学生为主。各个校区给学生发放的通行证都在几十张,其中有一个住高年级学生的校区,发放通行证的数量相对较多,达到了56张。目前,随着校园的对外开放,和学校老师、学生车辆的越来越多,多数学校对车辆进出,都已采取开放的态度,就是说,不管有没有通行证,都可以进出校园。因此,很多学校干脆不再发放通行证。
不过,校方对学生开车的态度基本上是:不鼓励、不提倡。但也会尽量做好相应的教育和服务工作。
杭州某高校负责学校保卫工作的王先生说,学校不提倡学生开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大学生一般都是新手,而且年纪轻,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校区内部来来往往人多、转弯多,视线常被绿化所阻挡,客观条件就不适宜行车。此外,位于城区的老校区普遍存在停车位紧张、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开车的学生多了,会使这些矛盾更突出。如果今后开车的学生继续增多,达到一定程度,势必造成校园交通安全、校园空气等方面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保卫部门在为校园里增设更多的减速带等设施的同时,也把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一位高校的老师则认为,学生有车并没有想象中的多,更多的是把父母亲的车借来练练手或偶尔使用。所以,管理上的问题不大。
采访中,也有老师表示:以前,大学生一般是开父母淘汰的“二手车”,现在,在一些“富二代”比较集中的院校里,崭新的豪华车比比皆是。这些学生进出开着豪车,而他们的经济又不独立。出钱的最终还是父母,举动中不乏炫耀、骄纵的成分,容易滋长不劳而获的心理。学校里,也有些学生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两相对比,很容易造成这些同学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也是校方不鼓励学生开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