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轻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钢材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五金行业的利润已经开始“趋零”
2010-04-16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据了解,钢材价格在3月17日一天内上涨100元/吨之后,上涨势头并未停止,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各类钢材价格每吨上涨了300元至500元不等。中山市内不少用钢企业表示,钢价飞涨让原本微薄的利润几乎归零,经济复苏的利好差不多抵消一空。

  钢价一个月内上涨数百元

  继此前宝钢宣布调价后,武钢最新出台的5月份钢铁产品销售价格政策显示,旗下多数产品价格每吨上调500元。各类钢材价格上涨了100元/吨,当天收市热轧均价为4300元/吨,此后将近一个月时间,国内钢价一直涨声不断。截至近日,热轧钢均价已经达到了4600元/吨。冷轧钢的表现同样强劲,从3月17日收市时的均价5300元/吨,上涨至日前的5700元/吨。另外,建筑钢材螺纹钢线材的价格也从3月17日的均价4000/吨左右,上涨至近日均价4500元/吨。

  据相关部门统计,一季度我国钢材价格上涨明显,其中钢坯价格累计涨幅24%,建材价格涨幅13%—25%,板材价格涨幅15%—20%,均为2009年8月以来最高点。钢铁价格持续攀升,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下游用钢企业来说,却是沉重的压力。

  “原有订单不亏本就好”

  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打了中山用钢企业一个措手不及。小五金、小家电等中山传统优势产业都是用钢大户,不少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成本压力增加,不敢过多增加库存,在接订单的过程中,也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中山韵明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建筑卫浴产品的公司,该公司相关部门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钢价大约上涨了四五百元,对做建筑卫浴行业的企业来说,影响很大。“我们这一行在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维持5%左右的利润,而随着钢价‘日涨百元’、‘日涨两次’,基本上已经消耗掉了这点利润。”李先生表示,他们公司此前与一些建设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合同价格是按照当时的钢价确定的,但现在钢价上涨20%,“能够保证不亏就行了”。

  对于当前钢价持续上涨,乐固制锁的蔡总也大倒苦水,“钢价上涨20%,差不多要消化掉我们制锁企业的利润了”。蔡总表示,在钢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客户一般不会愿意承担这部分成本,自己一旦提高产品价格,客户的订单马上就会减少,因此只好自己硬扛这部分增加的成本。面对钢价持续上涨,韵明日用品有限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比如,跟一些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的时候,一般都签订可调价的合同,这样就可以保证我们的基本利润了,从而规避风险。”李先生介绍。

  钢价可能继续走高

  用钢企业利润萎缩,那么,未来的钢价走势又将如何呢?对此,乐固制锁的蔡总认为,钢材价格可能有一段时间震荡,最终维持现状的可能性比较大;而韵明日用品公司的李先生则认为,钢价会继续上涨,而其它各种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对于订单刚刚回暖的制造企业来说形势将非常不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于近期先后调整5月份钢铁销售价格,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钢价将仍然看涨。此外,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铁矿石涨价已经基本成为事实,成本推动力量巨大。本月开始,下游需求已经慢慢启动,推动钢铁市场价格上涨因素也由纯成本支撑慢慢向需求推动转换。

     相关链接
    ·钢材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五金行业的利润
    ·列举氧化铁颜料在陶瓷行业的应用与性能研究
    ·层实木地板国内市场尚需培养 业内掀推广新
    ·分析:2010涂料企业决胜市场的“五个致命点
    ·从北京照明产品现状看中国照明行业发展三大
    ·低碳时代——继续持续创新是陶瓷企业的核心
    ·专家表态:无氟变频空调安装必须进行严格抽
    ·巧用玻璃墙——在家里充分享受浪漫通透的日
    ·低碳环保新趋势:旧家具可以循环再利用可以
    ·提价无碍销量增长 5大白酒公司盈利能力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