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姜辣不辣?答案是见仁见智。那么,“本地蔗”如何?柳城县用科学数据证明了自主研发的甘蔗新品种比当家旧品种更甜、更高产。今年5月,该县组织开展的甘蔗新品系选育课题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的一个新品种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并被列入农业部高产糖料蔗重点推广品种。
柳城自主研发新品种,当然不是为了“辣不辣”的意气之争,而是为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这项科技成果在当地正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该县“三年内实现年进厂原料蔗达到400万吨”的发展目标提供良种保障。
“磨剑”七年:磨出产业竞争力
“甘蔗新品系‘柳城03/182’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定名为‘桂柳一号’!”5月份,当这条喜讯传回柳城时,该县甘蔗研究中心的全体研究人员忍不住欢呼起来。为了这一天,他们奋斗、期盼了7年。
“品系”变成“品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使得柳城自主创新拥有了知识产权,在产业竞争力上崭露头角。有了自主创新的良种保障,在全国蔗糖价格“话语权”上,柳城增添了一枚分量十足的砝码。柳城是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今年甘蔗种植面积65.1万亩,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排在广西前列。多年来,该县农民种甘蔗的收入占纯收入的50%左右,蔗糖业的税收也占县财政总收入的50%。然而,该县当家品种已种植10多年,其农艺性状明显退化,产量和含糖量下降。
如何选育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甘蔗品种,实现蔗糖业可持续发展?早在2003年,柳城县就动了心思。在市、县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该县成立了全国惟一县级甘蔗研究机构。县里的专家们毅然动手研究只有实力强大的科研单位才敢问津的甘蔗杂交育种项目。
经多年研究,他们终于在2008年选育出一批具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柳城系列”甘蔗新品系,“柳城03/182”是其中的佼佼者。同年,该品系进入全区区域性实验阶段并列入全区推广重大项目。测试结果显示,“柳城03/182”糖分平均比当地旧品种高出约2个百分点;亩产平均比当地旧品种多2吨以上;此外还耐旱、耐水、耐寒,其独有的自动脱叶功能还大大减轻了蔗农的劳动强度。
引导+扶持:消除成果转化应用障碍
有了好品种,柳城人斗胆预言:今后3年内,全县进厂原料蔗产量势必从目前的280万吨向400万吨突破。“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单产和含糖量成为实现产量目标的关键。”县委书记陈鸿宁说,这就要求全县转变观念: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来促使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然而,新成果转化应用面临不少难题。一方面是当地蔗农对于未知的新品种的担忧;另一方面是淘汰旧品种需要时间。柳城的应对方式是:以遍地开花的形式推广本县新品种(品系),在县、乡镇、村都办好一个中心样板,县级面积100亩、乡镇级50亩、村级10亩,屯建立示范户,以此逐步替代旧品种。
自主培育的甘蔗新品种(品系)成了重点扶持对象:今年春植季节,“柳城03/182”、“柳城03/1137”等新品种(品系)每吨按500元进行收购,并给予蔗农每吨300元的种子补贴。
“我的种植面积有40亩,全部用来繁育柳城03/182新品种。”6月25日,冲脉镇朝阳甘蔗合作社的农民覃孝明告诉记者,他的甘蔗已经拔节,还有两三个月就可以作为蔗种出售。当地原料蔗进厂价是365元/吨,鼓励政策出台后,蔗农从他这里购买蔗种,实际上只花200元/吨。
今年,柳城县对蔗农各项无偿扶持资金达到918万元,其中用于扶持新品种(品系)种植资金288万元。对旱田、荒地等改种甘蔗的扶持力度也相应加大,凡是旱田改种甘蔗的每亩补贴150元、荒地改种甘蔗的每亩补贴120元。目前,柳城03/182示范种植面积已有1.66万亩。
推广良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柳城作为农业大县,走的是粮、蔗、桑蚕、水果的路子。正在进行的这场“蔗糖会战”,实际上也是该县一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会战。这场会战中,蔗地深耕深翻机械化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酒精废液喷淋技术等十八般武艺被一齐使出。
冲脉镇甘蔗种植大户韦美芬多年前就尝到机械深耕深翻等新技术的甜头。“同样的种子,机械深耕深翻后平均亩产增收约0.8吨。”她说,使用机械化后,她管理200亩甘蔗地基本不费人力,种出的甘蔗茎高秆直,比普通方式种植的甘蔗产量要高出一大截,柳城03/182新品种更是略高一筹。3月份,韦美芬还带头成立该县第一家甘蔗专业合作社,吸收30多户群众入社进行甘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
0.8吨的“硬数字”给蔗农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向技术要产量”成了蔗农的自觉行动。今年全县蔗农扩种甘蔗面积6.49万亩,机械深耕深松甘蔗地面积8.64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31万亩。
机械化在甘蔗耕、种、收过程中大显身手,加上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政策,柳城越来越多的农民打破原来的甘蔗地界限,将土地整理连片,统一品种、统一机械化耕作、收割。今年上半年,该县甘蔗机耕水平达到了57.7%,比去年同期增加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