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传统友谊 促进共同发展</br>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援助工作 |
2009-05-06 |
|
对外援助是促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援外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领导下,继承光荣传统,深化内部改革,坚持务实创新,实现了平稳、协调、健康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领导人在联合国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等场合,先后宣布一系列对外援助政策措施,推动援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过去30年中,我国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向亚非拉120多个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累计建成成套项目1021个;派出技术和管理人员40多万人次、医疗队队员1.8万人次、青年志愿者两百余名;对外培训人才5万余名;免除4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债务376笔,并对外提供了一大批生产、生活物资。30年来,我国对外援助事业始终坚持发展创新,不断丰富援助方式,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我国发展经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援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标志性、生产性项目示范效应稳步提高。继20世纪60、70年代援建坦赞铁路、斯里兰卡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我国于80年代援建的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孟加拉大桥、叙利亚哈玛棉纺厂,90年代援建的加蓬国民议会大厦等项目已成为中外友谊的丰碑。近年来,新建标志性项目包括埃塞俄比亚环城公路、坦桑尼亚体育场、缅甸农机厂等。上述项目帮助受援国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就业和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民生”项目比重扩大。我国对外援助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扩大援助受益面,帮助受援国人民消除贫困。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民生”项目援助力度,在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框架下,帮助非洲等地区援建了一批农业示范中心、医院、疟疾防治中心、农村学校,并继续派遣医疗队,提供抗疟药品等,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人力资源培训蓬勃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983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开始在华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根据受援国实际需要,对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蓬勃发展。2008年,在华参加培训人员已逾万名。培训方式日益多样化,已从实用技术培训扩展为学历教育、官员培训、“走出去”培训以及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涉及农业、经贸、教育、卫生等20多个领域。
四、优惠贷款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行援外优惠贷款,通过银行提供本金、政府贴息的方式,扩大援外资金来源,促进对外互利合作。优惠贷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对外援助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向74个国家提供了贷款,支持各类项目252个,涵盖农业、航空、海关、电信、生产加工等领域。 tujian.org
五、债务减免范围扩大。沉重的债务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严重束缚。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在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先后4次宣布我对外免债承诺。除2008年9月我国政府新承诺外,前三项免债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国的“重信守诺”受到国际社会好评。
六、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执行得力。我国自2004年起建立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至今累计开展紧急援助60多次。几项重大紧急援助工作执行得力,国际社会反响强烈。如,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害中,我国是第一个将救灾物资运抵当地的国家;2004年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紧急救灾援助,是我国援外历史上紧急救援规模最大的一次;2008年为缅甸热带风暴灾害提供紧急救援,充分体现我了“睦邻”政策。
七、志愿者服务方兴未艾。志愿服务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补充。2004年11月,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志愿服务正式纳入援外工作范畴。截至2008年底,已向老挝、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国派遣204名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受到受援国一致好评。
八、援外国际交流与合作稳妥开展。随着我国援外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与我开展援外交流和合作的愿望。我国政府以开放的姿态,与各国来访代表团认真沟通和交流,积极探讨合作,并派团参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发展合作论坛、援助有效性高级别论坛、WTO促贸援助会议等国际会议。通过对外沟通和交流,取得增信释疑、扩大共识的良好效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年来,援外工作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对外经贸合作,提升国际地位,促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援建的各类项目帮助受援国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就业,减少了贫困人口,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免除债务的努力减轻了受援国债务负担。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帮助受援国度过了难关。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提高了当地人民自主发展能力。 ——推动了多双边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我国近年来创建了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多双边合作机制。援外工作积极配合上述论坛的建设,通过宣布援助举措、落实合作项目,推动了区域合作机制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我国对外人道主义救援及时有力,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青年志愿者深入受援国社区,热情为当地民众服务,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对外人力资源培训不断发展,加深了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 中国新时期援外工作受到受援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东帝汶总统奥尔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他号召本国人民用“中国速度”推进国家建设。赞比亚前总统姆瓦纳瓦萨说,中国为改善赞比亚人民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中国一直努力与所有非洲国家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这令人鼓舞。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推动全球发展问题上,中国是世界银行重要的合作伙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和中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援外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商务部将在总结以往援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部门协作,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援外方式,提高援助实效,为我国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