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应对当前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工作部署,通过培育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扩大农产品消费、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一、培育多层次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
批发市场是我国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7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零售环节。商务部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以来,累计支持309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和改造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检验检测和环保等准公益性设施项目709个。“双百市场工程”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成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取得了“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良好效果。成都龙泉聚合(国际)果蔬交易中心建立了6000亩果树生产基地,带动种植户3万多户,每亩果树增收1000多元。在08年初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开展自救的同时,迅速投入到投放物资、调配资源的抗灾保供工作中,成为灾区重要的物流调运中心,在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市场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将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范围和规模,培育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一是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建设。鼓励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恒温冷藏保鲜库、低温冷冻冷藏库、气调保鲜库等冷藏贮运设备,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全过程的保鲜冷藏。二是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和检测、安全监控、信息、结算、废弃物处理中心等准公益性设施项目。三是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分捡、包装等农产品增值加工设施,以及交易厅棚、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探索农产品流通新途径
商务部积极探索农产品流通新途径,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鼓励超市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生鲜农产品,引导超市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产运销的全过程进行直接的监督和管理,改善鲜活农产品流通设施,保证农产品品质,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水平。商务部组织编写了《农产品“农超对接”经营指南》,开展了面向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基地农民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及质量安全免费培训。
商务部将继续支持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建设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以农产品连锁超市为龙头,直采基地为基础,覆盖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引导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产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从产地直接采购鲜活农产品,实现农超对接;支持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建设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设施,购置冷藏车、冰柜等冷链设备,发展从农田到餐桌的鲜活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水平。
三、改造农贸市场,改善农产品终端消费环境
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形态,遍布全国各地,普遍基础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不高。大量农贸市场露天交易,地面没有完全硬化,卫生环境差,导致农产品零售过程损耗大、消费安全难以保障。西部及少数困难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农产品交易场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将有效改善农产品终端消费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商务部将继续指导地方开展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鼓励建设和改造交易厅棚等经营设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环境,解决集散地不足的问题,引导农产品退路进场销售,扩大农产品消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