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商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商务部和上海市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br>俞正声、陈德铭、
2009-05-06
  2008年7月5日,《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合作协议》(下简称《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沪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了签字仪式,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上海市市长韩正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丁薛祥,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艾宝俊,以及商务部有关司局、国家有关部委驻沪办事机构、上海市有关委办局及区县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合作协议》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带动和促进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要建立服务贸易工作联系机制,部市领导定期会晤,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与上海市外经贸委密切联系;要发挥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的作用,为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指导;要制订未来5-10年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服务贸易发展综合评估体系;要加强服务贸易政策扶持,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集成作用,并探索发展服务贸易的新政策在上海市先行先试;要开展服务贸易促进,鼓励服务贸易专业协会发展,大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培育服务贸易知名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海内外服务贸易活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德铭部长在签字仪式上表示,签署《合作协议》不仅是上海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对全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也是一件大事。他说,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发展服务贸易对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商务部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探索和丰富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服务贸易发展的扶持政策,编制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金融、物流、文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服务出口。

  陈德铭表示,上海充分发挥服务业基础好的优势,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策,服务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1/4,居全国首位。商务部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方式,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强合作,共同探索依托大城市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不断总结服务贸易发展规律,不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服务贸易全面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上海对全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韩正市长表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上海“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这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近年来,上海服务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将抓住全球服务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机遇,把服务贸易当作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发展服务贸易与建设“四个中心”结合起来、与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与提高城市软实力结合起来、与服务长三角和服务全国结合起来,构建由服务贸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等共同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立体格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摄影:厉宝骏

     相关链接
    ·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居世界第6位
    ·外经贸部将于7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就中国政府颁布《导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WTO咨询网即将开通
    ·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对我加入WTO以来执行有关
    ·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35号公告
    ·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23号公告
    ·中日经济伙伴磋商机制正式启动
    ·1-9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2.55%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就《生物两用品及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