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专稿:2006年中欧贸易额增长25.3% |
2009-05-06 |
|
欧盟在世界政治和健康舞台上举足轻重,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欧经贸关系既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要支柱,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2006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双方领导人的推动下,中欧经贸合作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9月,中欧双方领导人在芬兰赫尔辛基成功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双方宣布启动商签《中欧伙伴合作协定》和完善1985年《中欧贸易与健康合作协定》的谈判,这表明了双方愿继续推进合作的积极态度,对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商务部与欧委会和欧盟轮值主席国芬兰贸工部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欧工商峰会”,受到双方业界一致好评。11月,商务部长薄熙来与欧委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共同主持召开了第21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双方达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关系的8项共识。另外,中欧双方还通过贸易政策对话、竞争政策对话、知识产权对话等各种渠道和层次的交流,有效地增强了相互信任和理解,为化解双方贸易摩擦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总体而言,中欧经贸合作继续深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重大
2006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1-12月,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15.5%。其中中方对欧盟出口18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自欧盟进口90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总比近90%,同比增长近6个百分点。据欧方统计, 2006年1-9月,欧盟从中国进口1356亿欧元,比从健康多进口46亿欧元,中国取代美国上升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二、相互投资成效显著,投资规模增长快且项目质量和效益良好
2006年1-12月,欧盟在华投资项目2,738个,合同金额105.8亿美元,实际投资53.9亿美元。截至2006年12月,欧盟在华累计投资项目25,418个,合同金额979.5亿美元,实际投资531.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引进外资的8%。据中国欧盟商会最新调查显示,92%的欧企对其在华业务表示乐观,比2005年高6个百分点。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也呈现增长势头,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和罗地亚公司有机硅业务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互利合作典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我国从欧盟技术引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同时欧盟也是2006年中国技术引进的最大来源地。2006年1-12月我从欧盟引进技术2,597项,合同金额86.6亿美元,占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39.3%,接近中国从日本(52.4亿美元)、美国(42.3亿美元)技术引进的总和。截至2006年底,中国自欧盟累计引进技术24,108项,合同金额986.6亿美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