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专稿:积极发展自由贸易区 推动实现互利共赢 |
2009-05-06 |
|
2006年,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稳步发展自由贸易区,并取得新进展。自贸区建设已成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共赢、促和谐的重要平台。
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正式签署
2006年11月24日,在胡锦涛主席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共同见证下,商务部长薄熙来和巴商务部长胡马云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伊斯兰堡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三个自贸协定。该协定的签署,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巴经贸合作水平,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巴全天候友谊,为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添新的内涵。
根据该协定,中巴两国将分两个阶段对全部货物产品实施关税减让。第一阶段在协定生效后5年内,双方对占各自税目总数85%的产品按照不同的降税幅度实施降税。其中,36%的产品关税将在3年内降至零。中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矿产品、纺织品等,巴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牛羊肉、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第二阶段从《协定》生效第六年开始,双方将在对以往情况进行审评的基础上,对各自产品进一步实施降税。目标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各自零关税产品占税号和贸易量的比例均达到90%。除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外,协定就投资促进与保护、投资待遇、征收、损害补偿以及投资争端解决等事项作出了规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巴建立自贸区将为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为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具体而言,中巴建立自贸区后,中国的机电、化工、轻工、农产品、水产品向巴基斯坦的出口将有所增加,巴基斯坦也会因进口物美价廉的产品,降低进口成本。同时,巴基斯坦的畜产品、水产品、矿产品、蔬菜、坚果都可以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两国建立自贸区还将促进相互投资。巴基斯坦欢迎中国企业到巴投资兴业,中国政府也将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巴基斯坦,享受那里宽松的投资环境。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快
根据2004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与东盟成员于2005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关税减让,到2010年将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降为零。东盟新成员可享受多五年的过渡期,到2015年对大多数产品实现零关税。
自贸区全面降税实施一年多来,双边贸易出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1-11月,双方贸易额达到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23.8%。以蔬菜为例,2003年,蔬菜的双边贸易额为4.66亿美元。在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后,2004年和2005年该商品的双边贸易额分别是6.93亿美元、8.96亿美元,增幅分别是48.7%、29.2%。2006年1-11月,该商品的双方贸易额达到11.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5%,其中,进口增长48.2%,出口增长41.1%。这些贸易数据显现了自贸区在促进双边贸易、实现互利共赢方面的积极作用。 tujian.org
中国与东盟还进行了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1月14日,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这是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进程中的另一里程碑,对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双方正在积极推进投资谈判,争取为双向投资提供更加稳定、透明和便利的条件。
随着货物和服务贸易谈判的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明显加快,中国同东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双方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
中国-智利自贸协定顺利实施
2006年9月,在访问智利期间,吴邦国委员长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共同宣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并启动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
中智自贸协定实施进程启动后,双方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一步扩大了两国优势产品向对方的出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两国的企业带来大量商机,为消费者带来众多实惠。2006年10月1日和2007年1月1日,中国先后取消了2806种和1947种智利产品的关税,智利也于2006年10月1日将中国5891种产品的关税降为零。双方已降为零关税的产品主要有:化工品、纺织品和服装、农产品、机电产品、车辆及零件、水产品、金属制品和矿产品等。到2015年,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均将实现零关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中国继续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海湾合作委员会开展自贸区谈判,并取得重要进展。此外,还启动了与冰岛、新加坡的自贸区谈判。
2007年,中国将在深入参与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同时,稳步推进自贸区发展进程,努力实现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