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商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品牌万里行走进蚌埠
2009-05-06
  8月5日,“品牌万里行—— 中部崛起品牌行”来到安徽蚌埠,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蚌埠制造”、BBCA柠檬酸、黄山卷烟、BB滤清器等商品在全国享有盛誉。近几年,蚌埠重视和加强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明确部门分工,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的工作机制。由市政府分管市长牵头,经济委、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建立品牌建设暨质量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品牌建设工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高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03年,市政府下发《 “质量兴市”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下发《关于发展商标事业推进名牌战略的意见》;市委、市政府还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把争创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制定《蚌埠市名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和《蚌埠市质量奖管理办法》。

  三、强化服务,分类指导,营造良好的品牌创建氛围。蚌埠市结合全市企业和产品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名牌产品滚动培育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实施分类指导,做到一企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帮扶。各部门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蚌埠市还举办形式多样的知名商标、品牌产品和名优农副产品展示会、博览会、促销会以及优秀商标评选活动,并积极组织企业赴外参加各类会展和投资贸易洽谈会,并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展示企业形象,营造热烈浓厚的宣传氛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严格执法,强化保护,建立品牌维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作用,加大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工作力度,强化商标和名牌保护工作和商标执法,切实保护好品牌所有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品牌侵权和假冒行为,保护地方优势产品发展。市经委、工商、新闻出版局、知识产权局、海关、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行政执法小组,合力推进专项维权活动,为商标发展和创牌工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品牌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蚌埠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带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蚌埠市安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21亿元,销售收入90.2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51.92%和44.67%。2005年,全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出口额为14213万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65%。丰原集团、八一集团、金威滤清器等安徽名牌产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固镇县棉麻公司的天源牌棉花2003年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后,2004年就带动全县棉花种植达34.8万亩,比2002年增长了72.3%,农户人均增收近百元。

  宣传推广团在蚌埠期间重点考察了安徽丰原集团,集团董事长李荣杰向宣传推广团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和品牌建设情况。安徽丰原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化工制造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基地。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掌握了生物产业发展前沿技术,逐步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丰原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近1.7亿美元,精细化工产品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国内之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居世界第6位
    ·外经贸部将于7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就中国政府颁布《导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WTO咨询网即将开通
    ·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对我加入WTO以来执行有关
    ·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35号公告
    ·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23号公告
    ·中日经济伙伴磋商机制正式启动
    ·1-9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2.55%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就《生物两用品及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