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商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商建自贸区取得良好开局
2009-05-06
  近年来,以商建自贸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迅猛发展,席卷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大潮流。截至2005年9月,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通报的自贸区等区域贸易安排已达334个,其中80%是在过去10年签订的,仅2005年1至9月就新增27个。绝大多数WTO成员都参与了一个以上的自贸区或其他区域贸易安排。

  尽管各类自贸区的名称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内容都是有关成员在WTO多边承诺基础上,取消绝大多数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间进一步开放服务和投资市场。与WTO等多边谈判相比,自贸区谈判具有“短、平、快”的明显优势,谈判对象可自由选择,谈判时间短、利益平衡、见效快,能够以更灵活的途径和更快捷的方式实现自由贸易的目的。

  我国2001年制定的“十五”计划纲要明确地将“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确定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五年间,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迄今为止,我国商建的自贸区已有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特别是近两年来,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得以实施并不断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协议》正式签署;中国—新西兰、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谈判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商建自贸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已经开始显现。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例,2004年1月1日起,肉、鱼、乳、蛋、蔬菜、水果等500多种农产品作为早期收获产品先行降税后,经济效应明显。当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额一举攀升至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9.8%。2005年7月20日,双方7000多个税目产品的降税进程正式启动,标志着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施头三个月,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6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96%,进出两旺,双方企业和消费者从中获益明显。

  自贸区建设作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贸区建设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助于消除歧视性待遇,营造公平、透明、便利的贸易环境;有助于适当引入国际竞争,推动国内产业发展;有助于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参与国内经济建设;有助于鼓励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助于拓展双边合作领域,实现共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将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放眼未来,我国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在“十五”期间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稳步推进自贸区谈判进程,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自贸区格局,拓展与世界各地区有关国家的经贸关系,为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居世界第6位
    ·外经贸部将于7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就中国政府颁布《导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WTO咨询网即将开通
    ·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对我加入WTO以来执行有关
    ·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35号公告
    ·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23号公告
    ·中日经济伙伴磋商机制正式启动
    ·1-9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2.55%
    ·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就《生物两用品及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