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托儿”的掌声只能自欺欺人 |
2009-05-20 |
|
卖布的有“布托儿”,卖鞋的有“鞋托儿”,吃饭会遇上“饭托儿”,婚姻介绍所雇来专门与人约会相亲的叫“婚托儿”。如今的年代,“托儿”很流行,可是,您听说过“剧托儿”吗?
几日前,笔者约一位朋友在小剧场看话剧,戏刚开始,演员一亮相,身后便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好”!接着便是噼里啪啦十分卖力的掌声。由于此声实在是突兀,搞不清状况的观众无不探头观望。而在接下来的戏中,演员只要有稍微搞笑一点的台词或动作,这些“剧托儿”们便哈哈大笑,或者鼓掌叫好,声音之大、笑声之假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戏至半场,拖沓的剧情已然让很多观众觉得乏味无比了,但那些“剧托儿”的叫好声仍然很高亢,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托儿”的卖力精神。
其实,各行各业的“托儿”并不少见,尤其是最近几年,春晚的“掌托”“笑托”很是盛行,但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舞台艺术中,这些“剧托儿”真的有用吗?众所周知,话剧是一门舞台艺术,所“销售”的是艺术思想,并非其他要拿回去试用才知道好坏的物质产品,而观众也并非毫无思想的木头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情趣,好不好看、搞不搞笑他们自身会有感受,想用一两个“托儿”叫两声好、鼓几下掌就让观众认为这部戏很好看未免太过天真。春晚的“掌托”“笑托”历来为广大观众所诟病,不仅因为他们拿艺术水平不高的作品欺骗观众,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在蔑视观众的智商和欣赏水平。不仅如此,有些“托儿”还极其不专业,常常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大笑或者叫好,不仅干扰了观众看戏的思绪,还让整个戏看起来很假很拙劣,如此“托”法,怎么能让观众喜欢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不幸的是,这股“托儿”的恶习不但没有得到遏制,还传染到了话剧舞台。或许,对于某些创作者来说,雇几个人在台下叫叫好、鼓鼓掌,会让自己的戏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不至于冷场。可是这又有什么实质作用呢?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丝毫掩盖不了艺术水平低劣的实质。这样的做法只怕到头来愚人不成反愚己,不仅票没卖出去,反而把名声也搞臭了。
话剧是一种现场感很强的舞台艺术,讲究舞台上下融成一片,演员和观众的情绪要相互影响。然而这种现场氛围的营造并非靠几个“剧托儿”鼓掌叫好就能带动起来的,它靠的是好剧作加演员的表演功力,所以制作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叫好又叫座,就必须研究市场、研究观众心理、研究话剧艺术。作品做好了,观众是不会吝惜自己的掌声和叫好声的,但若想靠耍些花招来戏弄观众却是万万不能的。
近一两年来京城小话剧市场发展得十分红火,一批话剧观众正在培养起来,话剧市场良性运转的局面也正在形成,新人佳作更是层出不穷。在这样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剧作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创作力量才是,万不能把一些不良风气带入剧场,臭了自身剧目不要紧,给话剧观众留下负面印象,破坏了观众市场则是“罪大恶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