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二人转,辽宁文化还需要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众在喜爱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具有较高品位的艺术形式,从低俗、通俗逐渐走向高雅,才是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辽宁的文化资源,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去总结、概括、宣传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编者按 7月以来,本版刊发了系列讨论东北二人转现象的文章,在社会和网络上引起广泛反响。 20日刊发我省评论家秦朝晖的文章 《二人转要在精神上和普通百姓相依伴》后,参与者关于二人转的讨论逐渐转向对辽宁文化建设和辽宁文化整体形象的探讨。本报记者整理了辽宁学者赵慧平和张学昕两位先生关于辽宁文化建设的思考,现转录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工作的原因,记者接触过许多与辽宁文化有关的人和事。对于这块土地文化土壤里的各种成分,记者虽不敢说了若指掌,但也知道许多仍不被普通人所认识的珍贵资源。辽宁,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沙石般的粗粝美,这种美并非浅白的,而是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美,然而,这种美却缺乏雕琢,没有完全绽放,甚至被误解,被埋没。发掘和雕琢它的美,需要辽宁的文化建设在更科学、更具有指导性、更全面的基础上来完成。为此,记者在7月27日专访了我省著名评论家赵慧平和张学昕,请他们为辽宁的文化建设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并从中发现一些有益的思路。 tujian.org
文化建设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文化建设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张学昕说,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它关乎一个地区社会整体的物质和精神的进步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 “你会注意到,通常情况下文化相对比较发达和活跃的地区,那里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都很发达。文化落后,经济也会很贫瘠。当然,也有个别的地方,经济发展较快而文化却出现了滞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慧平提出,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我在国外访问期间,曾经看到有的城市整条大街几乎布满了博物馆,这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一种体现。辽宁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我们比较缺乏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发展的高水平的文化设施,而这些所谓的硬件,对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形象有着很直接的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是制度文化建设。人们一般不将制度视为一种文化,事实上,诸如干部制度、法律制度、城市管理制度等等都是地区文化的体现。而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应该体现出自己的地域精神,如果只讲现实主义、实用主义,那么这样的地方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他尤其强调了精神文化中的审美文化部分,审美文化具有体现和传播整体文化发展水平的作用,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既需要原生态的民间的艺术,也需要高层次的艺术,票房不应该作为衡量文化艺术发展的最高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人转”不是全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辽宁最广为人知的文化现象是以赵本山、小沈阳等演艺明星为代表的“二人转”的火爆。外地人来辽宁,如果不看上一场二人转表演,似乎就等于没来过。如今,刘老根大舞台开到了全国各地,“二人转”即将“转”往台湾……“二人转”作为辽宁的文艺品牌,在无形中以标签的面目代表着辽宁文化的发展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辽宁文化形象似乎已经和“二人转”画上了等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现象,张学昕认为应该更冷静地加以思考,他说:“现在,无论在关内关外,还是大江南北,只要一提起东北或者辽宁的地方文化优势和特色,人们立即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指出就是‘二人转’。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固然不错,但我总觉得‘二人转’充其量只能是地方文化中具有民间性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终究不是我们辽宁文化的主流或主体。我不相信,一个迷恋‘二人转’的民族会是一个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民族。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交响乐,喜欢‘美声’而较少流行歌曲,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和觉悟。 ”他认为,民众在喜爱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具有较高品位的艺术形式,“从低俗、通俗逐渐走向高雅,才是我们地方乃至一个民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他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格局、特色和优势,或者说是发展惯性。那么,这种地方文化也必然存在和面临一定的局限或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坚守什么,扬弃什么,甚至对地方大众的趣味做出迎合,都需要认真地考虑。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这些艺术的特殊规律是必须要照顾到的。提高一个地方文化的品位和人们的文化素养,虽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但是,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慧平也认为,虽然二人转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是,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来说,它不一定是理想的,标准的,唯一的,“我们所说的审美艺术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果让它们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做出一定的引领和宣传。 ”不久前,沈阳师范大学京剧学院的学生们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这说明,辽宁的其他艺术形式也有着很不错的发展基础,具有较高的水准,因此,赵慧平提出,应该找到一种思路、一种方式,有意识地扶植它们。 “显然,目前,我们在管理的主动性,思路和方法的发掘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受到经济环境的局限,但是,不能因为没钱,就任其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管理。 ”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一方面,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透过不同的渠道向外传播,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赵慧平十分强调文化的引导、管理和宣传。他认为,社会的治安、服务、管理、媒体宣传等等方面都应该纳入文化建设的整体考虑,因为它们都在其中发生着影响和作用。 “比如说辽宁的对外宣传,深度的东西不够,我们需要那些能透过平面的现象反映辽宁社会整体发展,体现辽宁时代精神的报道和宣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辽宁需要更多的文化符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辽宁缺少文化符号,赵慧平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出,辽宁的文化建设需要更主动些。 “很多人印象里的辽宁文化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清朝发祥地,一个是赵本山的小品和二人转。事实上,辽宁的文化符号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地把辽宁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且传播出去。 ”最近,沈阳师范大学的一个项目令赵慧平很有感慨,他说:“这个项目叫 ‘穿越时空’,几个研究古生物的老师在搞,我跟他们聊天时,谈及这个项目,结果发现,我对辽宁历史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我们的历史积淀原来是如此的深厚,但是,身为辽宁人,很多人都不了解,更何况是外地人,外国人。这说明我们自己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主动,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去总结、概括、宣传和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文化符号不是能够机械性加以指定的。赵慧平认为,可以发动省内各个领域的文化工作者,组成高水平的理论队伍,以项目或者专题的形式,对各个层面的辽宁文化进行总结和概括,然后传达出去。“文化是需要深耕的,做就比不做强,只要做,就一定会有成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文学评论家,张学昕提出,文学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精神、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因此,他专门就辽宁的文学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认为:“如果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辽宁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文学的作用和能量,作家和批评家真的要切实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审美判断力,在复杂的时代生活面前,保持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的良心,摆脱浮躁的写作心态,提高对生活的洞察力、穿透力,写出深邃深刻的、健康大气的作品。那些有相当潜质的年轻作家,应该受到重点的培养和扶持,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给他们的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到辽宁的地域精神,有许多词汇会出现在我们脑海里,它们都是辽宁文化底蕴的体现,其中包含了许多智慧的因子,而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把它们归纳、整理出来,为辽宁的文化建设找到一条明晰的轨迹,一条更多样、更丰富、更宽阔的发展道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王 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