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上午,北京天气晴朗,前往故宫、景山参观游玩的中外游人多多。据悉,全球经济危机带来廉价航空消费,超值机票吸引了众多爱玩人士提前出外游玩消费。当日虽然离旅游旺季还有一月时间,且京城气候还有初春寒冷,但北京的旅游已经不“淡”不“冷”,旅游消费已热起来。 中新社发 胡予芳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小一碗面条当中,能有多少“文化”因素?以所谓的“文化”理由,将面条卖到30元一碗,这很难说是正经生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隐之(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8日,故宫内开设的餐厅正式开业。据悉,该餐厅内一碗面条定价为30元,故宫方面表示,这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8月7日《京华时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者觉得,在故宫内开餐厅并不妥当,毕竟餐饮业太容易产生污染了,不利于故宫的保护。而且处于闹市的故宫不开餐厅,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也并非不可接受。即便退一步说,故宫可以开餐厅服务游客,但为高价格赋予所谓的“文化”理由,其可笑程度与小沈阳所卖的“苏格兰情调”有一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小一碗面条当中,能有多少“文化”因素?即便说,故宫确实是“有文化”的所在,有些人在故宫吃饭,可能确实会产生一点对历史的感慨,比如可能想到满汉全席的奢靡,但并不代表这样的“文化”就能附加到一碗面条当中,更不代表可以拿出来卖高价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撵走了有“文化对抗之嫌”的星巴克,又开始卖自己的“文化面条”,这生意经确实精。但以所谓的“文化”理由,将面条卖到30元一碗,这很难说是正经生意。故宫卖面,“文化”打卤,这算不算是对文化的一种恶搞?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时下这类做法并不少,故宫的“文化面条”只是其中的一例。旅游景点生造典故,硬生“文化”;某些地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过度诠释,以提升本地“文化底蕴”……这些或许都可以归为“文化欺诈”之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