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肖复兴:网络文学必定有其红火的理由——中图社
2009-08-10

  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关于网络文学的系列报道,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我忍不住也来说说网络文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比较诞生于农业时代的纸质传统文学,如今网络文学的如此红火,必定有其红火的理由,有其吸引人们眼球的特点。 tujian.org

  首先,在于它的民主性,让它赢得了作者和读者。在传统文学里,文字书写需要一定的门槛,受到从水平、名气、审稿到印制,甚至关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霸权,而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象征。虽然文人并非真的有钱有势,却一直矜持地拥有最后的自尊和清高,把持着文字,就像是把持着玻璃旋转大门的势利门童,只允许少许持票者进入,让他们去舞文弄墨,去风花雪月,去进行自己的文字狂欢,而把大众排斥在门外。网络文学,打破了这扇看似透明高雅却壁垒森严的玻璃门,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显然,网络文学是文学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鲜明的注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不仅写手可以随时随地的敲击键盘即可将自己的作品挂在网上,而且,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所喜欢阅读的作品尽收眼底。传统文学中曾经风雅讲究的所谓枕上、厕上、马上(车上)的“三上”,已经完全抵挡不住如今网络阅读的便捷与轻巧。可以说,网络阅读已经渗透进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乐于接受的生存方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还方便写手随时随地的修改,和读者即时即刻的跟帖。前者是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后者是网络文学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读者将自己的读后感,无论追捧的热议,或尖锐批评,乃至肆无忌惮的谩骂,都可以显现在网上,写手也可以不服气,依样画葫芦反批评。如此浪涛相击水花四溅一般直接而真情毕露的互动,是传统文学中绝对出现不了的现象。互动而带来大众参与的快感,让文学不再只是小圈子里少数人的事,让文学家不再如鲁迅先生讽刺的那种只是坐在天堂的宝座上吃供奉的奶油蛋糕的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业时代的马车,会被工业时代的火车,又被电子时代的高铁所代替,或许是其必然;但是,农业时代所诞生的纸质传统文学,却不见得一定被新时代的网络文学所取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只有变化,没有进化。纵使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使得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变得微妙,酸葡萄心理或居高不下的姿态,使得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有些不屑一顾。不过,网络文学确有自己先天不足的弱势和短板,比如,门槛低了倒是低了,便捷倒是便捷了,却容易造成萝卜快了不洗泥,作品的良莠不齐是不可不正视的问题。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的现实。而人尽可为的网络文学所造就的文学狂欢,可以自慰和宣泄于自己,也可以冒犯乃至挑逗传统文学,甚至可以以另一种姿态和活力、形式与内容,补充和拓展于传统文学。但是,它也容易跌入以往年代曾经出现过的“小靳庄”人人是诗人的误区,误以为在网络时代人皆作家,从而进一步使得文学水平跌落和文学价值贬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此,我们实在应该正视网络文学的现状,使得网络文学能够扬长避短,及时补氧,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纸质传统文学一起,相互借鉴,彼此促进,在新时代比翼齐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作家)

     相关链接
    ·肖复兴:网络文学必定有其红火的理由——中
    ·网评:刘德华比余秋雨更有捐献责任——中图
    ·重提常识成了新闻——中图社
    ·网络仇恨是一个毒瘤 ——中图社
    ·对余秋雨的拷问充满暴戾之气——中图社
    ·余氏“杂耍”:水漉漉缺乏拙诚——中图社
    ·作协的“门槛”怎么设 ——中图社
    ·郑渊洁:父亲的含义是榜样——中图社
    ·我们为何不做大学排行榜?——中图社
    ·“二人转”与“二人秀” ——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