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会有“中国标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 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刚刚落槌的嘉德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曾梵志、张晓刚等当代艺术拍卖明星的作品纷纷流拍,而受本土资本追捧的沈嘉蔚、陈逸飞的作品则成功竞拍,沈嘉蔚的成名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还成为该场价格冠军。对此,有评论家指出,随着欧美热钱的消退,本土资本在当代艺术市场中会逐渐占据上风,市场的“中国标准”也将慢慢浮出水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一方面,艺术评论家朱其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指出,从中国艺术学习西方的历程中可以得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将悄然转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边缘到主流,从“天价”到暴跌,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环境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对此,朱其谈道:“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基本延续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林风眠的模式,即为将西方艺术本土化或将传统艺术当代化。比如,林风眠便是用油画来表现国画的意境。模仿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代末期,那时的中国画家就已开始模仿西方艺术形式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八五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恢复了学习现代艺术的进程,同时还跟上了世界艺术潮流的发展,学会了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国际前沿艺术形式。然而,在朱其看来,虽然艺术家们纷纷从“西方艺术语言中国培训班”里毕业,在形式上和国际接轨,却不足为喜,还恰恰证明中国当代艺术已不可能再通过模仿西方来取得突破,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他甚至认为,沈嘉蔚的作品已为模仿西方模式的巅峰。只是后来的艺术家认为虽然没法模仿西方的写实主义了,还可以继续模仿观念艺术,结果却证明这确实是条“死胡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模仿西方的路之所以越走越窄,朱其觉得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缺失精神根基,没有做到“灵肉一致”。毕竟,艺术形式不是中立的,而是跟作品的精神灵魂相关的。朱其介绍道,西方艺术中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表达情感、体验的艺术形式根源来自基督教的教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形式主义艺术,以及极简主义、概念艺术等观念艺术,根源则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理念。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基便只能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灵魂观、自然观之上,通过继承传统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否则,就都做成了“很像‘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朱其认为,随着当代艺术形式和西方逐步接轨,如今评价当代艺术家的标准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会发生巨大变化:“学习能力不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现在更看重艺术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个人创造力的发挥、社会参与性等。二十年前我们匆匆忙忙上阵,只要精神状态真诚就行,可以原谅语言的粗糙。如今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做出好的艺术品需要更深的知识背景,艺术家的成名周期也更长。”也许正是这种评价标准在市场上的有所显现,才造成了如今市场热点的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