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郁达夫小说奖”不妨多突出些特色——中图社
2009-08-10

  “郁达夫小说奖”不妨多突出些特色

tujian.org

  应突出郁达夫的人格魅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日,“郁达夫小说奖”由《江南》杂志正式设立,以中国现代作家名字命名的众多文学奖项中,又多了一个。 tujian.org

  细览相关消息,可以看到参与该奖项论证的作家、学者以及评论家,对于它的设立寄予了厚望。我虽非文学圈内人,但关注文学,业余时间喜好读小说,因此,也期望着圈内人士的期望,憧憬着通过该奖项的助推,一批优秀作品能够浮出水面,为当前略显浮躁的小说创作与阅读带来几缕清新空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江南》杂志社负责人介绍,设立“郁达夫小说奖”旨在体现浙江文学的传承,弘扬郁达夫的文学精神,其中一大特色是侧重肯定优秀中短篇小说作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定为“小说奖”而不叫“文学奖”是想要强调这个奖的独特性、专业性,而且郁达夫本人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中短篇。此外,该奖主办方还有个考虑,如今文坛新人很难因为写长篇小说成名,中短篇小说是他们更易介入的领域,所以设立这个奖也有扶植文学新人的意思。颁奖地设在富阳,则是因为富阳是郁达夫的故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很赞赏该奖主办方所强调的“独特性、专业性”,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它的设立只不过是在众多的文学奖项中,添加进一个别无二致的“量”,除了助长文学评奖的纷纭之势,并无多少内在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郁达夫小说奖”的独特性究竟应体现在哪些方面?仅仅局限于侧重优秀中短篇小说,侧重扶掖文坛新人,将颁奖地设在富阳吗?我觉得,这样还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郁达夫小说奖”应该围绕郁达夫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进行挖掘,充分折射出郁达夫身上闪耀的光彩,惟其如此,才能契合该奖之名,填补我国文学奖项的空白,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其独特的促进作用。 tujian.org

  从郁达夫的小说特色来看,其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沦》,即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并且,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鉴于此,我个人认为,“郁达夫小说奖”不只要关注优秀中短篇小说,更应关注那些叙写自我境遇与心灵、借之反映社会的自传性质小说;更应关注那些紧贴地面写作,将笔触伸向底层群体,表达社会弱势人群生存状态与所思所想的优秀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郁达夫的生平行为来看,他幼年贫困,生活的困窘促使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遇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由之,我觉得,对于该奖的入围人选,在考虑其小说创作成就的基础上,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作者的个人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那些逆境中的自强不息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既然以“郁达夫”命名,此奖项不妨多些郁达夫特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周慧虹)

    上一篇:名人文化节还剩多少文化——中图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名人文化节还剩多少文化——中图社
    ·“郁达夫小说奖”不妨多突出些特色——中图
    ·传统手工艺品为啥没人买——中图社
    ·永远的丁聪 ——中图社
    ·肚腩的开放——中图社
    ·宽窄巷子之夜——中图社
    ·纳兰性德之死——中图社
    ·文坛抄袭越来越像地铁行为艺术——中图社
    ·“苏珊大妈”就这样成为反潮流人物——中图
    ·评:地铁行为艺术该制止 好比不许乞讨——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