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一字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继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毛泽东虚怀若谷,以能者为师,曾多次虚心听取建议修改诗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7年,毛泽东请教诗人臧克家,问他对自己的词作《沁园春·雪》有何看法。臧克家认为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为“蜡”似好些,“蜡象”正好与前面的“银蛇”映衬。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就请你替我改过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8年,毛主席对诗作《七律 ·长征》有段批注:“改浪拍为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的,他说一篇内不要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是山西大学历史教授罗元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罗元贞是广东兴宁人。1952年元旦,当时在东北大学任教的罗元贞,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致信毛主席表达感激之情,顺便谈了点学习毛主席诗词的体会,建议将《长征》诗第五句“金沙浪拍云崖暖”中的“浪”改为“水”。这样既避免与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浪”字重复,又不使意境太“露”。毛泽东在百忙中亲笔回信致谢。 tujian.org
毛泽东的“一字师”佳话并不止以上这两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1年,中国决定抗美援朝,原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征求民主人士意见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对毛泽东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否则仗就打不好。”他认为“支援”的说法不妥。周恩来也同意黄炎培的看法:“叫支援军?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毛泽东听了,抓起铅笔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黄元培频频点头:“师出有名,战无不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他的《到韶山》一诗。他向有“荆楚才子”之称的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的“哭”改为“咒”更好。毛泽东欣然接受,称梅白是“半字之师”。另外,《到韶山》诗最后一句原为“要使人民百万年”,梅白认为有口号之嫌,毛泽东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