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五经》研究和翻译首先应从字义入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夫文字之未能通,妄谓通其语言,语言之未能通,妄谓通其心志,此惑之者甚也。”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引用清代大学者戴震的话,提醒学者们在《五经》研究和翻译过程中一定要从研究每一个字的字义着手。他说,把字义弄懂了才能把词义弄懂,弄懂了词义才有可能悟到《五经》的“道”。要做到这一点, 学者就要特别注意对清代《五经》文本的研究,否则我们的研究和翻译水平将有可能倒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维铮解释说,清代学者对《五经》的每一种经典都作了非常仔细的研究。从汉代到宋代再到明代,虽然对《五经》的注解都有各自的系统,但都与“道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之下,清代学者的研究就比较超脱。在清代的200多年中,有些学者完全不问政治,而是致力于寻找原始文本,力求做到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最合理的解释。朱维铮对此表示赞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另一方面,朱维铮认为,对《五经》的研究和翻译在寻找原始文本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诠释性文献的研究。而目前一些学者将《五经》由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的一些做法实在令人忧虑:很多人没有做到由字义通其词,由词义通其道,翻译出来的文献反而让人更难理解。这是此次《五经》研究和翻译要引以为戒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柳霞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