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形式创新 成效将会如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日,有教育部官员提出,为了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以经典诗词为词,结合现代流行音乐让中小学生传唱,”此言一出即引来各方争议。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结合,并不是一个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但其中仍有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分析探讨的地方—— tujian.org
“浅阅读”的一种形式韵味尽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燕 农
tujian.org
近年来国学似乎成了整个社会的心病,一方面在喧嚣和迷惘中我们需要一份淡雅和清幽,曾经的传承断裂尤其让我们对下一代寄予了重拾国学的厚望;另一方面,被仰望的国学却又总是悬在半空中,除了摇头晃脑的形式复古之外,很难觅得一个平稳落地的路径,于是难免苦思冥想左冲右突。现在,国学诗文不得已要与流行歌曲嫁接了,并且还准备邀请歌星来演唱,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成效将会如何依然很难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嫁接,并非现在的发明,不说宋词本就是用来歌吟的,曾经“流行”于今的也不是没有,譬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被谱曲成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后,从梅艳芳唱到了王菲也未见在中小学校园里风靡起来;而被改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只尽失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韵味,即使会唱的孩子们也多记住了“美人如此多娇”这样后填的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定程度上说,国学诗文就是国学诗文,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二者已经很难再时空转换合二为一了,穿汉服、拿戒尺都没有让国学风靡校园,以现代的流行音乐为载体复兴国学,二者除了文化碰撞之外,即使存活下来也无非是要“转基因”的———唱红了,那不过是流行音乐的红,充其量附带了“转基因”的国学碎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唱衰了,连那么一点点变了味的“转基因”国学碎片,都不会保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同目前的国民阅读率一样,升升降降实际上仅是表象,青灯黄卷已经不复存在,“浅阅读”大行其道,说阅读状况已经转了基因,实不为过。那么,国学诗文如果嫁接流行歌曲,充其量也不过是“浅阅读”的一种形式罢了。至于“这也是一种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辨别的方法”,则更是奢望———国学诗文嫁接在流行歌曲上,主体不是国学而是流行歌曲,而流行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是故转了基因丢了特质在所难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真正要复兴国学,就必须给国学以必要的社会价值空间,否则拘囿于国学传承形式的创新没有太大吸引力,“穿上汉服,拿着戒尺,摇头晃脑读古文”不是推进国学教育的必要形式,国学诗文嫁接于流行歌曲也未必能够让国学焕发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