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孔令敏□ 我为医改提建议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政府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承担怎样的责任?
“医疗卫生”应变为“卫生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要明确政府应该管什么,首先必须澄清什么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能把公益性简单地理解为“免费”。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最核心的内涵应该是,在现有的财力下,为老百姓相对公平地提供医疗服务。而要实现这种公平,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引导民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国家投入的医疗卫生资金也应主要用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早期诊断,使同等的费用获得更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因此,建议把“医疗卫生”改成“卫生医疗”。因为前者强调的是“看病”,预防处于次要地位,这必然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后者则强调“预防”,把重点放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政府主要通过投入人力成本,让社区医生和乡镇医生真正做到主动服务。
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方针一直都把“预防为主”放在第一位,但是这次医改应该通过体制、机制层面的设计,真正将“预防为主”的方针放到首位,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老百姓提供健康常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如果只靠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来完成,不仅成本高,人手也不够,因此建议政府在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以下再设置健康卫生员。这些健康卫生员无需太高的学历,只要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培训,一个人就可以为基层1000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健康咨询,同时还能把食品卫生、饮水安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工作都管起来。
政府还应该尽快明确能够给予报销、大家都可以享受的基本医疗到底指的是哪些服务,报销一部分、自己承担一部分的限制性医疗又是哪些,哪些医疗服务必须是全自费的。要解决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政府绝不能感性地迎合百姓的全部需求,而必须实事求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可能办得公平。
政府的责任是明确政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黄峰平:新一轮医改应该让病人和医院都受益,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本着这一原则,在医院改革中,政府就不能单纯考虑社会影响,而应该同时关注和切实解决医院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否则医院难以为继,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基本处于政府放任自流、自己自给自足的状态,政府不仅投入的资金不足,给的政策也不够。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医疗需求迅速扩大。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外部大气候面前,上海的医疗消费标准却持续了15年。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医疗市场稳定,政府人为地使医疗收费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很多医院虽然不乏患者,却面临着做得越多赔得越多的困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个人认为,我国医院要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问题:融资渠道和业务管理。在政府没有能力负担公立医院全部运营费用的情况下,政府应明确医院的融资渠道,告诉医院:到底如何去融资?融资的比例是多少?应该引入什么样的资金?只有发展经费有了明确、稳定的渠道,医院才能健康发展。同时,在各项消费指标快速上涨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及时调整医疗市场服务价格,实现价格向价值的回归,从而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标准计划性和费用支出市场性的矛盾,鼓励医院依靠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业务实力谋取发展。
在大型医院管理方面,政府应该整合权力,适当收权:成立医院董事会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性质的管理机构,将管理医院的多个行政部门的职能加以整合,统一制订出医院发展的决策方案;适度放权:使医院享有运营权,使医疗机构成为真正的法人,在医疗机构内部真正实施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