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奥运北区场馆群的射箭场馆。射箭场馆毗邻网球场馆和曲棍球场馆,在“好运北京”测试赛时,这3个场馆医疗团队的文化氛围就已名声在外。
在射箭场馆,一个绿色的运动员医疗站标记将记者引领到医疗站。记者看到一名外国教练正在向医疗志愿者表达谢意。这名教练向医疗站赠送了一面奥委会的旗帜。“他们很棒,我们是朋友,希望下次比赛还能看到他们。”这名教练给予医疗站极高的评价。在这里被评为“明星团队”的,是北京同仁医院梁存河医生带领的“橙色志愿者医疗团队”。
■医疗站面对训练场地
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场馆,运动员医疗站一般设置在运动员入口处或者距离比赛场地最近的地方。在奥林匹克射箭场馆,医疗经理梁存河的“橙色志愿者医疗团队”却驻扎在训练场地的正对面。“我们这么设置是有科学依据的。”梁存河说,射箭运动员需要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运动员在没有比赛的时候或即将进行比赛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训练场等待比赛的开始。因此,运动员医疗站应设立在运动员最需要的地方。”
在白色简易棚搭建而成的运动员医疗站内,记者看到奥运书架上摆满了奥运服务的学习手册及医学英语用书。留守医疗站还有几位“专家型志愿者”,他们或是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或是医院某科室的顶梁柱。梁存河告诉记者,这里共有36名医疗专业志愿者,在医院可以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在这里则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下转第7版)
■物理治疗成为特色门诊
运动员医疗站分为候诊区、治疗区、物理治疗室三部分。其中,物理治疗室有些与众不同。医疗经理梁存河说,除了场馆配置的基本设施外,他们还从北京同仁医院借来针灸穴位挂图张贴在墙上,3张按摩床用两个屏风隔挡,准备了按摩专用大毛巾,配合手法治疗非常实用。
细心的志愿者精心挑选了适合按摩时欣赏的轻音乐,配合运动员做放松治疗。“运动员非常喜欢中医推拿,我们专门用英文制作了招贴画,并介绍推拿知识等。”梁存河说。
■流动医疗点和临时托儿所
参观完运动员医疗站,在去往观众医疗站的路上,记者远远看到一名身穿黄色反光马甲的医疗志愿者在走动。“她是流动医疗点的医生,要给看台坐席上的观众送一些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这位流动医疗点的志愿者告诉记者,看台上设有流动医疗点,每班4个人,方便抬担架。
距运动场不到20米的地方设有医疗观察点。观察点的绿色太阳伞上贴着红十字标志。伞下摆放着担架车、便携式氧气瓶、简易呼吸器、急救包、除颤器等。“担架车是从救护车上推下来的,放在场边会更方便。”梁存河介绍说,流动医疗点不仅仅进行医疗救助,有时还成了临时托儿所。很多观众带孩子来观赛,由于场馆大、人员多,孩子容易走失。于是,标识清楚的流动医疗点就成了临时托儿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