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灵巧)北京奥运会临近,奥运公共卫生保障准备好了吗?北京奥运场馆公共卫生保障执行副指挥、北京市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邓瑛日前称,北京市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公共卫生安全监测网络,启动了疾控系统应急队伍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开通了疾控系统实验室奥运卫生保障检验绿色通道。奥运公共卫生风险因素已处于严密监视之下。
邓瑛介绍,北京市CDC近年一直在动态评估奥运重大疫情及公共卫生风险,在2006年确定45项公共卫生风险基础上,目前已完成第二轮风险因素评估更新。据此,北京市编织了强大的公共卫生安全监测网络,已建立10个奥运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建有38种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23个重点传染病专项监测系统。4月,该市335家肠道门诊监测点开启了重点监测与早期预警。7月,北京奥运场馆内197个医疗站点及全市1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启动了对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红肿5种早期临床症状监测,实现了对传染病的早期排查与预警。北京市还建立了奥运病媒生物监测系统,在中小学校开展缺勤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并在奥运定点医院和奥运签约饭店开展了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邓瑛告诉记者,北京市CDC在奥运村内建立了食品实验室,对直接入口食品和食品原材料抽样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强化,特别加强了对奥运竞赛和训练场馆直饮水的监测检验,并首次在大型活动中开展了直饮水中隐孢子虫和甲第鞭毛虫的检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通过视频,北京市CDC每日上午与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及各奥运城市CDC互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每日下午与农业、工商、教育、建设、检验检疫、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等部门沟通相关信息,形成了联防联控机制。北京市各长途汽车客运站与所在区县CDC建立了疫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