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秋兰)出席近日召开的全国第七届儿童发育和临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指出,小儿脑损伤诊断宜严格遵循临床指征,治疗过程中应用体操、按摩、主动运动训练、丰富的感知觉刺激和温馨的情感环境等康复手段即可取得很好效果,诊治过程中要谨防扩大化倾向。
专家指出,新生儿脑损伤类型较多,成因也非常复杂。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例,一些医院简单地仅以CT作为诊断依据,为患儿进行高压氧、静脉点滴药物治疗。实际上有的患儿并不需要这样的治疗,且效果并不明显,还会给患儿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邵肖梅教授提出,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必须具备确凿的缺氧病史,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做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临床诊治还要特别区分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现象,并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不能简单地以CT检查作为诊断依据。治疗上切忌盲目地多种药物叠加滥用,推荐对脑具有保护作用的脑局部亚低温治疗。
经常被判定为脑损伤的另一“冤案”是脑外间隙增宽。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脑功能研究中心叶滨宾教授认为,脑发育规律是前脑迟于后脑。额叶是高级思维发育部分,因此,6个月前的婴儿存在颅前部的脑外间隙增宽属正常现象。如果将此诊断为脑发育异常是错误的。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介绍,她曾接诊过很多脑外间隙增宽孩子。这些孩子在外院被认为是脑外积水或脑发育不良,给予过度治疗,如静脉点滴药物、高压氧治疗、中医穴位注射,导致孩子体重不增,精神受到重度刺激后造成心理发育问题。专家指出,医生和家长要遵循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特点,防止忽视综合康复治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