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叶龙杰□
有一个士兵,曾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被弹片所伤,被泥土掩埋,在敌机轰炸中为战友疗伤;有一个士兵,在汶川大地震中挺身而出,用手术刀帮助伤员与死神抗争。士兵老了,士兵累了,76岁的他晕倒在抢救地震伤员的手术台旁。他就是华西医院教授、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张泮林。
“一命换一命,值得”
6月12日,还在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陈雨秋露出笑容,她面前站着挽救她生命的张爷爷。“雨秋,中午想吃点什么,爷爷给你买。”张泮林抚摸着陈雨秋的头慈祥地说。
5月13日5时,连夜做了5台手术的张泮林晕倒在手术台旁。“当时他面如白纸,心脏停跳,呼吸停止,血压几乎测不出。”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曾祥武回忆说。地震发生后张泮林始终坚守在救治第一线。他是典型的由饥饿、疲劳、过度紧张引起的心绞痛,当时太危险了,休克了一分钟。
老兵活着,老兵也不希望死。“如果我死了,至少手术的质量会有影响。”张泮林回忆起躺在推床上的时刻,耳朵听着伤员的呻吟,看着医护人员匆匆的身影。“那时我想坐起来,但起不来,一动就想吐。”
16时,张泮林见到了被送到了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陈雨秋。她是在蓥华镇小学的废墟里被搜救出来的。“内脏挫伤,需要紧急手术。”张泮林立刻意识到这种严重挫伤、十二指肠穿孔,其他科主任很少做过,手术难度很大。“老人家,你体质那么差,能做手术吗?”院长曾祥武问。不上手术台张泮林不放心,他穿着军大衣,忍着隐隐的心绞痛,坐在主刀医生背后,指导手术。3个小时后,陈雨秋得救了。“那时候我就想,假如我真的‘光荣’了,那也是一命换一命,值得。”张泮林没有“光荣”,而是继续用自己的生命挽回一条条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爱他人是退伍老兵的天职
“战争有战争的残酷,地震有地震的残酷。”张泮林讲话最爱提白求恩、雷锋、黄继光。作为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能把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白求恩》整段背诵下来。他捐赠了1万元特殊党费,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牺牲自己,关爱他人,这是共产党员的义务,是一个退伍老兵的天职,也是一个白衣战士的责任。”
在张泮林的诊室,除了挂着一个“党员示范岗”的牌子外,没有其他装饰。地震过去一个月,张泮林也在救治伤员的前线坚守了一个月。“张泮林救治了数百名伤员,做了多少台手术已数不清。在身体极度虚弱时,他便在伤员住的帐篷内休息一会儿,以便随时查房,随叫随到。”曾祥武说。
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张泮林?“白求恩的精神。”坐在诊疗室内,张泮林竖起大拇指,声音洪亮。“我要一直工作到不能动的时候,一直工作到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张泮林看着窗外说,“在朝鲜战场,我目睹了一个个战友倒下牺牲,我感到了生命的可贵。从那时,我也明白了生与死的问题,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接过战友手中的枪,张泮林继续战斗;枪换成了手术刀,战场变成地震灾区的手术台。张泮林说,他不能多聊,今天还有5台手术要做。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