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孔令敏□
ICU的豪华阵容
能够想象这样一间ICU(重症监护)病房吗?周一早上大交班时,100多位医护人员操着北京、上海、哈尔滨、香港、台湾的口音,纷纷对危重伤员的治疗发表意见。这些守护在病床前的医生是来自全国最知名医院的ICU主任、专家,他们组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ICU国家队。这支ICU国家队现在就在四川华西医院。
5月22日,华西医院ICU一下子迎来了两支专家团队,率先到来的是从德阳救灾前线赶来支援的上海医疗队——上海瑞金医院ICU主任陈尔真、上海华山医院ICU主任祝禾辰、上海新华医院ICU主任王树云。下午,来自卫生部重症医学专家组的6名专家前来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杜斌、南京中大医院ICU主任邱海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ICU主任许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CU主任安友仲、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ICU主任周建新。
风尘仆仆赶到华西,大家都想为地震伤员做点事情,但每一家医院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专家们对华西医院ICU副主任康焰说:“我们全都听你指挥!”
拥有60张床位、后来扩充为90张的华西医院ICU原本就是全国最大的ICU之一,怎奈接治的地震伤员实在太多,真的忙不过来。支援的专家们一到,马上被分配到原有的5个组里,每组治疗十几位病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共同的目标,外来的专家们迅速融入华西ICU团队里面。每天上午,被分配到各组的专家都会和住院医师一起交班、查房、讨论病情,再从病人中筛查出病情最危重的一名到两名伤员。下午,专家小组详细讨论这一两名伤员的病情,提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专家组刚到的第一天,ICU里就送来了一个在前线抢救时做过脾脏切除手术的伤员,由于大量出血,他的血色素已经降到零。专家组会诊后决定立即手术,终于挽回了一条生命。5月28日,被送来的一位伤员左侧胸腔大量出血,胸外科一直不敢做手术,5月29日,专家组一致建议:必须立即手术,这是伤员的最后一次机会。专家们说,随着病程的发展,一些伤员的病情开始出现反复,但大家一定会尽心尽力把伤员死亡率控制到最低。
战斗的团队
最早得到医疗队支援的是伤员最为集中的华西医院骨科。5月15日上午,第一支外院医疗队——吉林医疗队来到了华西医院,这支由中日联谊医院院长朱庆三带队,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5家医院联合组成的医疗队共带来了10名骨科医生、5名麻醉医生和5名手术室护士。
当时,华西医院骨科已经接收了500多名伤员,骨科医生全部投入到抢救一线。吉林医疗队马上承接了大量的手术,并接管了收治地震伤员的第十病区。经过短暂的磨合,华西骨科和吉林医疗队亲如一家地进行合作。收治伤员需要手术,哪位医生最擅长就请哪位医生主刀,不管他是华西医生还是吉林医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过度疲劳,来自长春市中心医院的陈雷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昏倒在手术台旁,但第二天,他依然活跃在骨科病房里。截至5月25日,吉林医疗队离开华西医院时,共治疗了180名伤员,开展手术65例。
之后,天津医疗队、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香港医疗队和台湾医疗队也陆续赶来增援,共计71名医生和23名护士在华西医院开展了260多台手术,他们和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一起加班加点,挽救了大量的生命。
天津医院医疗副院长、骨科主任孙志明说,在骨科手术室里,做一台手术的成员,往往麻醉师来自吉林,主刀医生来自北京,护士来自天津,每次治疗都没有出现过一丝混乱。
随着病人的增多、病情的发展,各医疗队还及时和华西医院沟通,只要有需要,各地都会随时增援。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带领医疗队来到华西医院时,他发现,骨科急需烧伤创面修复的医生,就立即组派了一支9人医疗组奔赴华西医院支援。
据统计,截至5月29日,华西医院一共迎来了10多个省市的353名医护人员。席修明说:“在短短的时间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医生就凝聚成一个战斗团队,要特别感谢华西医院的院领导给每一位专家都提供了一个平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只要华西还有需要,我们就不会离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