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孟庆普金宽从卫生部获悉,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受灾地区历史同期传染病疫情和灾区实际状况,卫生部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卫生防疫组日前确定灾区卫生防疫的3个重点:重点传染病、重点防疫区域和关键防控措施。
重点疾病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痢疾等。这类疾病是大灾之后最容易出现的疾病。第二类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包括鼠疫、钩端螺旋体病、乙脑等。部分地震重灾区是国家鼠疫监测点,而钩体病和乙脑则是当地往年的多发病。这些疾病在常态下防控没有问题,但灾区目前特有的环境增加了防控难度。第三类疾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
防疫重点区域包括: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部分群众在灾区的留居地、救援人员的居住点及位于现场的临时医疗点。
卫生防疫组确定灾区防病的5项重点措施:一是建立灾后应急疾病监测体系。由于灾区原有的500多个疫情报告点几乎全被摧毁,卫生部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紧急开发了基于手机报告方式的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四川灾区将利用手机直接报告灾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在10天内逐步覆盖1000万人口的疫情监测。截至5月21日,卫生部组织社会捐赠的400部手机已运至成都,正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二是加强灾区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监测,尽量消除卫生安全隐患。三是通过对当地疫情的综合评估,适时启动疫苗应急接种。目前,10万人份甲肝疫苗、两万人份狂犬病疫苗、5万人份白破疫苗已运抵灾区。四是环境的消、杀、灭。卫生部已紧急调运灾区价值3000万元的消杀药品,用于集中安置点、垃圾、厕所、遗体及水源消毒。五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卫生部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紧急制作的530万份通俗易懂的防病宣传画已运抵灾区,正在组织发放张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