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李天舒□
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月23日颁发,9项荣获一等奖的科研成果,从234项参与角逐的科研成果中脱颖而出。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79位权威医学专家参加了初审,58位专家参加了终审,获奖项目代表了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当前科学研究的创新水平。
这些一等奖获奖项目的创新点和闪光点何在?中华医学科技奖执行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介绍了权威医学专家的点评。
一、雌激素及其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尚永丰等
点评:该研究项目阐明了三苯氧胺能治疗乳腺癌,却导致子宫内膜癌这一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为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该项研究是在我国本土实验室完成的原创性成果,其论文分别发表在《自然》、《癌症研究》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该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
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建立及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继宗等
点评:该研究建立了我国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平台,逐步完成了神经外科手术从传统的“切除病灶”到“保护脑解剖结构”,直至“保护神经功能”的飞跃。该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加快了我国神经外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妇科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靶向逆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等
点评: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析理论和研究手段,筛选出细胞内参与耐药机制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点,将新型基因治疗手段与临床常用化疗药物联用,为临床解决多药耐药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肝脏天然免疫应答及其肝脏损伤和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田志刚等
点评:该研究丰富了天然免疫学的内涵,为重新解释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对于肝脏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叶酸和丁酸盐在胃肠癌发生与预防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房静远等
点评: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叶酸可用来治疗主要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而阻断胃肠癌的发生。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万余人,疗效显著。由于叶酸价格低、副作用少,容易被患者接受,能节省大量的治疗经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胰腺癌综合诊治方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等 tujian.org
点评:该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医院内多学科协作的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患者确诊时间,并制定了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了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系统,评估准确率达90%。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有助于普及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知识,提高我国胰腺癌整体诊治水平。
七、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广西医科大学施焕中等
点评:该研究系统探讨了多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及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深了学术界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上寻求治疗哮喘疾病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共发表SCI收录的并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23篇,影响因子合计达104分。该项研究是在经济和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广西完成的,能取得如此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更加难能可贵。
八、基于现代影像技术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等
点评:该研究进行了鼻咽癌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技术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扩大了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将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远期生存率提高了12%,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九、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点评:该研究继承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充分运用了现代技术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地阐明了益气化瘀中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该研究是中华医学科技奖设奖以来,首个获得一等奖的中医药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