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能有一两件像样的医疗器材该多好” ——贫困山区医务人员的心愿
新华网太原2月7日电(记者孟唤、刘翔霄)63岁的王学诗是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中医院院长。日前,他被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白求恩奖章”,成为我国中医界获此荣誉第一人。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永和县委经研究决定,继续留任他为中医院院长。
“永和的百姓离不开他,中医院离不开他。”永和县中医院工作人员冯小平这样告诉记者。而王学诗却说:“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医院全体人员的汗水和泪水。大家都很辛苦,却没一句怨言,因为心里装着的都是老百姓。”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南麓,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受自然条件制约,当地百姓普遍缺乏致富门路。初涉杏林时,王学诗曾亲眼目睹一名患者因没钱看病延误了抢救时机。那时的王学诗就痛下决心:“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医院院长,一定要办一个百姓医院,决不让一个老百姓因为没钱而丢掉性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学诗就任永和县中医院院长,心愿变成了现实。他常常对医院工作人员讲:“山里的老百姓生了病,先是硬扛着,实在扛不住了才来医院。我们心中要有两杆秤,那就是既要让老百姓少花钱,还要为他们治好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办院之初,永和县中医院就出台了这样一个规定:没钱可以先看病,秋收后打下庄稼再来医院还欠款。自此以后,一些没钱看病的农民背着半袋子玉米就敢踏进中医院的门了,越来越多本县和外地的患者前来就诊,连年创造了年接诊人次超过全县总人口的记录。
永和是个贫困县,国家工作人员每月的工资要比平川地区县市低400元左右。一年下来,中医院多数职工只能挣到基本工资。医院最先进的设备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一台显微镜,院内仅有的10间病房是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旧窑洞改造而来。
尽管条件艰苦,医院却从未出现一例医生私自卖药赚外快的现象。遇到经济特别困难的病人,医生们还会自掏腰包。为了让病人及时治好病,全院医务人员还坚持全天候坐诊,整年没有休息日。
春节到了,同往年一样,永和县中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依然各自坚守岗位。除了对患者寄语祝福,对于新年,他们还表达了这样的期待:真羡慕设备好的大医院,我们能有一两件像样的医疗器材该多好!
|
|
|
|
|
|